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66期/经济/产业/正文

发布时间

2009/4/1

作者

□文/黄 松1 宋彦峰2

浏览次数

1230 次

焦作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提要 焦作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步于2005年。随着我国农业国际化、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向纵深发展。焦作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适应新形势,不断增强自身实力,稳步提高运行质量,获得了快速发展,受到各级领导及社会的广泛好评。2007年底,焦作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455家,数量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强,注册资金2,569万元,固定资产15,360.2万元,入股资金12,610万元,入社农民25,986户,社员人均增收500余元。合作社辐射带动农户157,680余个,增收1亿多元,合作社的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
  关键词:焦作市;农民专业合作社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业市场化、国际化的必然产物,是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由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农户自愿组织起来,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以提高竞争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的互助合作经济组织。2005年以来,焦作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大力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通过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开展示范引导,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发挥合作效益,积极开拓市场等措施,实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突飞猛进的发展。
  一、焦作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焦作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始于1982年、发展起步于2005年初。为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2005年1月由副市长带队,组织有关部门领导到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试点省——浙江省考察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考察结束后,起草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并以市委4号文件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下发。文件下发后,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引导、搞好服务、营造环境,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快速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截至2007年底,焦作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455家,数量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强,注册资金2,569万元,较之2006年翻一番,固定资产15,360.2万元,入股资金12,610万元,入社农民25,986户,社员人均增收500余元。合作社辐射带动农户157,680余个,增收1亿多元。焦作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迅速健康发展受到了农业部调研组和省政府调研组的高度评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当地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持。
  二、焦作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趋势
  焦作市合作社的发展,呈现出了四个良好的趋势:一是覆盖领域不断拓展。涉及的领域有畜禽养殖、蔬菜、水果、粮食、油料、四大怀药、食用菌、农机和沼气服务等,90%的乡镇都已有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带动了多个产业的规模发展,推动了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二是服务区域不断扩大。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拓,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范围已从本乡、本村为主转向跨乡镇、跨县域拓展。三是合作层次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单一的产前、产中等生产领域合作,向流通、加工、品牌等经营领域合作拓展,有一些合作社实行了农资供应、质量标准、生产技术、品牌包装、市场营销、基地认证等统一服务。四是合作机制不断规范。市农业局在2005年制定示范文本的基础上,2006年又出台了“焦作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管理办法(试行)”、“焦作市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认定及管理暂行办法”、“焦作市扶持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支出绩效评价报告书”等规范性文件,市工商局和农业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商注册登记工作的通知”,使合作社的注册登记更加规范。
  目前,全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都建立了理事会、监事会和社员代表大会,制定了经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通过的章程制度,合作社各项内部管理更趋科学。2007年底,新认定市级示范性合作社34家,在全面提升合作社管理水平的同时,重点对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上档升级指导,使其管理更趋规范,示范带动效应更加明显。
  三、焦作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的作用
  (一)合作效益已充分显现。合作社通过建立内部社员公共信息通道,由合作社集合社员的小规模需求和小批量供给,形成规模需求和批量供给,内部组织交易替代外部市场交易,而组织内部交易成本又小于社员分散的市场成本,从而降低了交易总成本。合作社通过集中购买生产资料和销售社员产品,降低了交易费用,节约了交易费用,使社员的产品能够卖出好价钱,并削减了销地价格与产地价格的差距,减少了产销环节和中间商盘剥,提高了市场运转效率,将中间商的部分利润转移到合作社手中。
  案例1:温县西南冷怀药专业合作社成立后,积极与税务部门合作,社员销售产品时由合作社开具证明后,税务部门方可开具销售发票,由于合作社享受市政府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每年可减轻社员销售环节的税收40余万元;怀药产销大户秦建国加入合作社后,每年仅税收减免一项,就达2万余元;合作社按出厂价供应生产资料为社员节省开支5万元;合作社成立之前,全村450余人天南海北跑销售,合作社成立后怀药由销售部几名精兵强将负责,使社员节省开支14万元,销售人员减少和避免了价格上的无序竞争,使怀药价格每吨提高500元,社员增加收入60万元,合作社不仅解决了社员产品卖货难、花费大等问题,而且使社员得到了更大实惠。
  (二)组织化程度提高,抗御风险能力增强。合作社由于积极开拓市场,集中统一销售社员的产品,使社员的组织程度得到提高,增强了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案例2:孟州市呱呱叫绿色畜禽养殖合作社2005年4月1日成立,现已发展社员36户,入股资金34万元,建有养殖基地30多处,分布在孟州西部岭区和周边县市,对入社的养鸡户形成了“五统一”的规范经营运作模式。即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销售价格、统一注册商标,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该合作社在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了“天良禽业”商标,产品已达到国家绿色产品标准,并进入北京多家超市,全年销售量百万斤以上,年让利养殖户20万元以上,有效地解决了产品卖难的问题,提高了养殖户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社员优先原则得到体现,社员科技素质得到提高。合作社优先对社员进行培训、供给社员低于市场价的生产资料、优先收购销售社员的产品,调动了农户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孟州市奔宇惠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对社员提供机收服务时,每亩比非社员少收5元服务费,提供农资服务时只收成本价。据统计,目前的455个合作社成立以来,先后聘请专家教授举办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250余次,培训社员和其他农户3.5万余人,发放技术资料3万余份,提高了社员和农民的科技水平,增加了合作社产品的科技含量,节约了培训成本。多数合作社还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专家教授建立了长期技术指导关系。
  (四)提升了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合作社通过制定统一的生产技术规程、统一的生产资料供应、统一的技术服务、统一的业务培训、统一的产品销售,产品质量逐步提高。同时,合作社争创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的意识明显增强,合作社产品经统一包装和简单加工保鲜后远销全国各地,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目前,全市455个合作社具有产地认证的51家;具有产品认证的34家;产品被认证为绿色食品的1家;省级无公害生产基地的29家;注册产品商标30个;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50多项。武陟县银江菇品合作社为解决白灵菇集中上市售价低的问题,筹资60余万元建成了白灵菇罐头加工生产线,使每吨鲜菇增值1,000余元,产品供不应求。
  四、经验总结
  (一)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合作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步入市场化、国际化的新兴产物。为了高起点建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主管部门在考察学习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焦作实际,出台了市委4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制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规划、目标、措施、优惠政策等,各县市区也结合实际出台了相关文件,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为实现合作社平稳发展,多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农业、财政、工商等部门现场办公,指导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供销部门、土地部门等也给予积极支持。
  (二)不断完善的服务和管理为合作社运行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以边发展边规范原则,在抓好试点的同时,学习推广先进地区经验,狠抓了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制定了市级示范性合作社评选认定标准、合作社示范章程、会计制度、财务制度、工作责任制度、初建合作社会计核算实例等示范文本;针对合作社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多方培训,举办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班,提高了社员和农民的科技水平,增加了合作社产品的科技含量,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专家教授建立了长期技术指导关系。
  (三)凸显合作效益,确立品牌意识,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拓展广阔的市场空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要依赖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从而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焦作市合作社通过完善公共信息机制,使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转变在市场谈判中具有规模优势的博弈主体,这不仅缩小了产地与销地之间的价格差,提高了市场运作效率,而且省去许多中间环节,将中间商的部分利润转移至合作社手中,凸显合作社效益。合作社在积极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同时,按照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的要求,制定生产标准,加快农产品商标注册步伐,着力塑造农产品的品牌,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焦作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毋庸置疑,合作社必将成为提升焦作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但是,由于焦作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整体上仍处于培育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矛盾和困难,主要有:认识不到位,发展不平衡;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筹集困难;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上述困难和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焦作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认真研究,着力解决。
  (作者单位:1.焦作市农村经济管理站;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参考文献:
[1]夏英.农村合作经济: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调研世界,2001,9.
[2]赵巍,侯建华.《北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社会学考察》,河北学刊,2006,4.
[3]杨坚白.合作经济学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4]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2005.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99316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