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66期/信用/法制/正文

发布时间

2009/4/1

作者

□文/贾艳琼

浏览次数

2582 次

我国企业信用缺失原因及对策
  提要 经济社会中,企业失信行为比比皆是,失信行为已成为我国经济正常运转的障碍。本文分析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试图找出信用缺失的对策。
  关键词:信用缺失;信用体系;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信用问题是我国经济转型中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信用问题日益突出。据有关部门统计,因信用缺失经济秩序混乱造成的无效成本,已占到我国GDP的10%~20%,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000亿元。当前,我国企业信用缺失主要表现在:企业间相互拖欠严重、企业合同违约率极高、大量逃避银行债务、财务信息失真等方面。企业信用缺失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恶化了市场经济环境,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影响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作为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对企业信用缺失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企业信用缺失分析
  信用是一个古老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最初人们是从社会伦理道德的角度来认识它的,后来信用被赋予越来越多的内涵,现代信用既是伦理范畴,也是经济范畴,还是法律范畴。
  (一)企业信用的概念。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其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用如何,直接影响到社会信用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完善。企业信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企业信用指企业对债务按期还本付息的能力和意愿。广义的企业信用还包括企业是否遵守有关法律制度,履行商业合同,偿还或有负债等方面的情况。目前,我国的企业信用状况不容乐观,信用缺失已严重危害了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防范,危害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持久的生命力,其特征可概括为五个关键词“假”、“赖”、“骗”、“诈”、“欺”。
  (二)企业信用缺失的类型
  1、商业信用缺失。企业信用缺失存在的首要问题便是拖欠和违约,拖欠和违约可能会导致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中断或受阻,从而产生连锁反应,对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转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1)企业间相互拖欠严重。企业之间尤其是国有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顽症。许多企业债务人大量逃避债务,形成了“赖账经济”,出现了欠债有理、欠债有利的反常现象。
  (2)企业合同违约率高。据工商部门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订立的合同有40亿份左右,合同标的140万亿元,但合同履约率低,合同严肃性受到挑战。此外,利用合同进行诈骗也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大“毒瘤”。
  2、金融信用缺失。当前,一些企业借改制之机,大量逃避银行债务,造成银行不良贷款大幅增加,严重损害了银行债权人的利益。
  3、财务信用缺失。企业财务信用缺失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会计信息严重失真。2002年初,审计署公布的对1,290户国有企业审计结果显示,企业会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财务状况和成果的占60.46%。
  4、商业信誉缺失。商业信誉缺失的典型表现就是企业规模化制假售假。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不要说具备起码的诚信,就是连最基本的经营道德也丧失了。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达不到规定的标准,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商品和服务存在价格过高、价格欺诈、虚假折扣等不良现象。企业之间货款相互拖欠,企业拖欠银行贷款,形成三角债。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和抽逃资金,信息披露不规范。
  二、企业信用缺失原因分析
  企业信用的缺失导致很多社会问题,也影响到我国经济文化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只有了解掌握了原因,才能在政府﹑企业﹑社会的齐心协力下,提高企业的信用水平,提升企业的信用形象。
  (一)企业等经济主体信用意识普遍淡薄。在计划经济下,企业信用意识很淡薄,而在当前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重建信用制度,树立信用观念,还缺乏应有的经验,因而企业信用出现了混乱。
  (二)缺乏一个有效的社会信用信息系统。交易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发生信用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我国,由于缺乏一个对企业、个人等经济主体信用信息详细的记录,不仅使各交易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十分明显,而且在客观上也起到了鼓励交易主体优先选择一次性博弈的作用,进一步加大了信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三)法律体系不完善。首先,缺乏有效的债权保护机制。现行法律,虽然对部分信用行为的债权保护提供了保证,但不能涵盖全部信用行为,特别是对债务人履行义务的约束不完善且不具有强制性。其次,信用监控机制不完善。至今尚未建立起作为发达市场经济中信用体系基础的信用记录、征信组织和监督制度。对企业信用及其他经营行为的记录和监督分散在工商、税务、银行等不同部门,既难以形成完整的信用记录,也无法进行有效监督,更不可能为企业和社会评价经济主体承担社会经济责任的能力提供基本依据。再次,信用激励和惩罚机制尚未形成。在企业融资、市场准入或退出等制度安排中,至今还没有形成对守信用企业给予必要鼓励、对不守信用的企业或企业法人给予严厉惩罚的规则。社会上更是缺乏严格的失信惩罚机制。尚未达到刑事犯罪程度的失信行为得不到相应的惩罚,不讲信用的企业法人和个人也不能受到社会的谴责和唾弃。
  (四)信用中介服务市场化程度低。目前,虽然有一些为企业提供信用服务的市场机构(如资信评级机构、信用调查机构等)和信用产品(如信用调查报告、资信评级报告等),但市场规模很小,经营分散,而且行业整体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处于无序状态,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而科学的信用调查和评价体系,企业信用状况得不到科学、合理的评估,市场不能发挥对信用状况的奖惩作用,企业也缺乏信用管理动力。
  (五)社会约束力弱。目前,我国大约60%的信用信息掌握在政府各部门手中,但这些信息一般都不向社会公开,一方面造成信用信息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和各类信用中介组织,得不到需要的信用资料,很难开展信用管理和相关服务。政府部门参与信用评定的程度高,不同部门的不同数据可能导致评定结果失真。缺乏独立的中介信用评价组织体系,行业自律没有很强的机制,信息不透明。
  三、防范我国企业信用缺失对策思路
  尽管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症下药才是对这一问题的最好解决,有针对性地做好以下工作对有效防范我国企业信用缺失至关重要。
  (一)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有利于形成社会管理的长效机制,促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形成,有利于优化我国的投资和贸易环境,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有效防范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各类交易风险,扩大对外开放和信用交易规模,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五年内建立起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构筑政府、企业、媒体、中介组织和个人等市场主体之间良好的信用互动关系、制度规范、文化习俗,真正形成符合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确保多样性的利益诉求得到及时回应,降低经济和社会成本,缓解社会矛盾,构建和维护现代社会经济秩序,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
  (二)确立企业信用文化发展战略。企业信用文化构建是实现企业长久发展的机制,日益成为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诚信是企业经营者首选的职业道德素质,而良好的信用又有利于企业发展,并且诚信是企业合作的基础。培育企业信用理念,把诚实守信作为企业共享的价值观念,通过树立诚实守信的价值观,使企业全体把维护企业利益,促进企业发展看作是一种对企业、对社会负责的精神,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积极向上、诚实守信的氛围,提高企业履信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还是企业的一种重要资源,是一种生产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
  (三)培育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之中,需要树立企业强烈的责任感,企业是社会的企业,社会是企业的发展空间和利润来源,企业必须承担自己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社会后果。社会责任感意味着企业除了追求利润以外,还应对社会承担一定的义务,保证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不损害社会利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应处理好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企业对消费者的诚信,首先要求企业提供物有所值的商品;其次企业应树立全新的竞争观念,把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看成是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的互动关系。企业应在国家政策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竞争和合作,认真履行合同,讲求信用,在有序的竞争环境中互惠互利,实现共同利益,求得共同发展。
  (四)完善法律制度并监管到位。目前,为了规范企业信用及其行为,国家出台了《财务会计准则》、《合同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适时修改制定新的法律、健全法律体系,依照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的部门规章和管理规范。同时,行政执法部门应着手制作信用标准,建立信用档案,对企业信用实行分类管理,建立预警制度及事后奖惩制度。改革财务制度,完善会计准则,严格企业内部管理。通过严格执法,形成奖优罚劣机制,通过信用产品的销售使用形成一种社会机制,使失信者付出高昂的成本,在经济活动中,不能便利地得到贷款、不能便利地得到交易、不能便利地在市场经济中生存。我们要形成的是这样一种机制,信用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通过它的生产、制造、销售过程产生一种社会的约束机制,或者对失信者的震慑作用,提高失信企业成本,使违法企业的成本大于收益、眼前利益所得远远小于长远利益。以保证企业讲信用、履行合同、行为规范,维护经济秩序的正常进行,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发展银行)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5284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