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新疆南疆地区是一个少数民族人口聚居且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如何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从金融支持的视角,通过新金融的支持,使南疆新农村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获得一种持久的融资与服务机制。
关键词:新疆南疆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金融支持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由于传统观念束缚、生态环境恶劣、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等历史和地理原因,新疆南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绝对贫困人数很多。如何实现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农业仍是该地区的基础产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对于农民增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制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很多,近些年,农业金融资源配置结构却出现的“非农化”现象,产生大量的农业金融资源的流失,金融资源的有效供给无法满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需求。这种金融支持不仅具有经济职能,而且具有鲜明的社会功能和政策导向,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二、南疆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现状
南疆地区包括5个地(州)的42个县(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个师的55个团场。该地区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少数民族聚集,是新疆经济不发达的区域。2007年南疆人均纯收入1,900元,比全疆平均水平低649元。
(一)从南疆各地区区位商Qij来看。如果Qij<1,则说明这一部门的发展水平低于平均水平,生产只能自给;如果Qij>1,则说明这一部门的发展水平高于平均水平,数值越大,说明该地区这一产业输出区外的份额越大,其部门专业化程度越高。(表1)
在南疆各地州中,各地州种植业的区位商水平比较接近,与全疆的平均水平相近,主要是棉花。通过林业区位商,说明各地州林业发展不平衡,其中和田、阿克苏和喀什地区的林果业是具有优势的产业。而从牧业和渔业区位商来看,各地州各有优势。总体来看,只有克州地区农、林、牧、渔业差异较大。
(二)从区域产业结构相似系数rij来看。其中,-1≤rij≤1,|rij|的值越接近于1,说明这两个地区产业结构的相似程度越高。通过计算得知南疆各地州农业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很高,一般都在0.8之上,说明各地州农业产业结构趋同现象较严重。这种格局反映出南疆各地州都没有发挥出各自的优势。我们也可以通过南疆各地州农、林、牧、渔业的产值表分析得出类似的结论。(表2)
各地州的农业产值在农、林、牧、副、渔总产值中占的比例最大,其中阿克苏、和田、巴州地区均超过70%以上,只有克州的比例稍小些,但也占到了55.5%;而林业、牧业和渔业三项共同占有的比例还不到一半,这既说明农业产业结构趋同现象比较严重,同时也说明农业产业结构内部的不合理。
南疆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农业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种植业的比例过大,而能带来明显收益增长的林牧渔业比例太低,不利于快速增加农民财富。二是在区域结构中,“小而全”、“大而全”的区域性农业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严重,各地没有提出自己的特色农业到底是什么?三是在农业产业结构上没有形成完整的农产品深加工体系,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附加值低等。
三、南疆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弱势分析
经济学告诉我们,资金作为一种稀缺性的资源通过市场可以实现有效配置,若能在农业领域得到有效配置利用就可以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自动调整。但是,由于农业作为弱质性、高风险性和比较收益低等特点的产业,资金的逐利性,注定了在市场的调节下,容易造成资金流失产生金融弱势。目前金融支持在南疆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作用弱化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生产的内在弱质性制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信贷投入。南疆地区除了一般农业的弱质外,由于传统观念束缚、生态环境恶劣、交通不便、贫困人口数量多等决定了农业产业结构特征更集中了弱质性,其主导产业是种植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林果业生产周期长,牧业和渔业风险系数高且一次性投入比较大。
(二)农业金融资源比重下降,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据人民银行调查,2006年南疆农民户均资金需求量为9,660元,农户资金需求总量为82亿元,而目前金融机构全年对农户发放的贷款为37亿元,仅满足需求的45%。
(三)农业金融资源逆向流失,农村(农业)金融非农化现象严重。一是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农村金融机构不断撤并。自2001年以来,南疆农村金融机构网点撤并386个,留下来的机构网点通过资金上存,实际上已成为上级行的“储蓄所”。二是邮政储蓄大量吸收农村储蓄并转存人民银行,导致农村资金大量外流,资金运用出现了非农化特征。
四、促进南疆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金融支持对策
根据2008年南疆地区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以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农区畜牧业发展”,的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目标是“减棉、增果、兴牧”。通过前面的金融弱势分析,单独依靠市场调节来实现金融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通过金融支持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一)加快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完善多种金融机构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在农村需求、特别是林牧渔业比例加大的情况下,提高金融的供给率是解决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因素。形成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合作金融机构及其他金融市场共同供给体系,大力发展政策性金融机构,更符合普通农户的贷款需要,而对于农业产业链的延长(如产品深加工)则由政策银行、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结构满足其需要,金融支持力度越大越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反之,产业结构越合理,越容易形成金融支持。
(二)建立有效的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减少农村资金流失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1)制定相关政策,要求在县域设立的商业银行必须有一定的比例,将吸收的存款以一定比例向当地农户和农业企业贷出,通过市场准入制度减少农村资金外流;(2)对于南疆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规定金融机构吸收的资金统一上存到人民银行,人民银行通过支农再贷款的形式将资金运用于“三农”。这种资金回流机制的建立,必将有效缓解农村信贷资金紧张的局面,服务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三)建立农业风险保险机制,增强金融支持信心。当南疆传统农业向养殖、运输、林果业等多种规模经营方式转变时,单纯以延长贷款期限、扩大贷款规模的“数量变化”满足新的生产需求已不能维护农信社的利益,无法防范金融风险,需要探索农业保险机制降低风险:(1)建立以农业保险为主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专门机构,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开办涉农保险,引导建立互助保险组织,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保险标的保险险种使农业、农村和农民在遭受灾害后及时得到经济补偿,尽快恢复生产经营,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2)建立农业再保险机制和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分散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的经营风险。引导和鼓励农户自愿投保,对特困户可实行政府保费补贴的办法,以减轻农民负担,增强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
(四)银行机构应发挥其“晴雨表”优势。银行机构应指导该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这种支持并不一定是资金上的,而是在信息、产品的供求,甚至银行可以专门设立一个类似的信心咨询机构,指导农业产业结构的适时调整,这也符合金融创新的一种思路。这种方式对于南疆地区面临信心闭塞、农民素质相对较低的现状是很好的尝试。
(作者单位:1.新疆财经大学;2.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旭,武海华.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因素:机制、模式与政策选择,当代财经,2002.
[2]人民银行长治中心支行课题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资源配置研究,华北金,2008.
[3]谢家智,魏忠海.论促进农村产业化发展的金融改革,重庆社会科学,2004.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