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70期/公共/财政/正文

发布时间

2009/6/1

作者

□文/王艳芳 冯志涛

浏览次数

1813 次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需求供给影响因素分析
  提要 本文通过对相关理论依据的分析,得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需求及影响其需求的因素。
  关键词:居家养老;需求;供给
  中图分类号:C97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养老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城市社区的发展,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模式蓬勃发展。然而,人们过多地注重居家养老模式建设的社会经济条件,忽略了老龄群体的自身要求,特别是没有把老年人的意愿与需求作为养老模式设计的重要参数,这样就难以建立起既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又能满足老龄群体基本需要的、科学合理的居家养老模式。因此,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和社区对老年人需求的供给情况有着重要意义。
  一、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需求
  (一)经济需求。经济需求是满足老年人最基本的日常生活的要求。大多数城市老年人的经济来源是基本养老金收入。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最基本的需求就是生理上的需求。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行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求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动力。
  (二)健康需求。健康需求是老年人基本的生活保障需求。这里的健康需求分为医疗护理需求和心理困惑需求。根据社会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理论,老年期是人生的第八个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主体是整合-绝望。具有整合意识的老人,在成年期曾有过一些成就,对家庭和社会都有过贡献,到老年期就会觉得过去的岁月并为虚度;而年轻时蹉跎岁月、一事无成的人,到老年期已经没有机会重新发展,因而会感到灰心丧气。因此,老年期最重要的是辅导老人的心理重建,通过心理治疗或提前预防,使老人养成一种情绪平和、容易满足、心情愉悦的心理状态。从总体上看,老年的健康状况可以分为完全自理、相对自理、相对依赖和完全依赖四种情况来衡量。
  (三)精神及文化生活需求。随着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更注重精神文化生活。一些研究结论表明:老人们在退休后由社会走向家庭,角色的转变容易使他们出现心理失衡。而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心理逐渐发生老化,常被失落、孤独、焦虑等情绪所笼罩。长期的精神文化需求无法满足可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从而导致老年人的身体免疫功能降低,为疾病敞开了大门。研究表明:容易焦虑的老人衰老过程会加快,并助长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
  (四)亲情需求。从人们的观念来看,中国社会崇尚“孝”文化。古有《孝经》、三十六孝等故事流传于世。《论语》有“弟子入则孝,出则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中国社会一直以来都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是我们弘扬的家庭美德。而从调查情况和历史渊源看,老年人的心中“家”就是他们的根。“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草窝”,那些入住养老院的老人很多也是出于无奈。从我国传统文化和观念来看:首先,满足老年人亲情需求主要是子女的责任。与子女相关的一些要素也就成为了影响社区居家养老需求的重要因素。例如,接受社区居家养老老人的子女数目及子女与老人居住距离的远近。其次,配偶也是满足亲情的重要来源。老年人的婚姻状况会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生活和健康的照料。
  (五)社会参与需求。社会嵌入理论认为,任何个人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嵌入在特定社会结构和关系网络之中的,通过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获得社会支持,以及信息、情感、服务等其他社会资源。社会嵌入理论和现代社会发展证明,老年人仍然需要继续社会化,主要的理由之一在于角色的转换。这种转换及影响表现为:(1)劳动角色转换为供养角色,这容易使老年人产生经济危机感;(2)决策角色转换为平民角色,它容易使老年人产生“被抛弃感”和寂寞感;(3)工具角色转换为感情角色;(4)父母角色转换为祖父母角色。所有这一切对老年人而言都是将要面临的新问题,都需要通过继续社会化、加强学习、提高修养和不断自我调整来予以解决。
  以上五种需求,根据老年人个人情况的差异其需求情况是不同的,这些差异包括性别的差异、年龄的差异、文化程度的差异、婚姻状况的差异,等等。例如,对于经济来源较少的老年人,他们对经济需求就迫切一些;文化素质较高的老年人就对精神和文化生活需求高一些。
  二、社区供给及影响因素
  (一)城市社区供给功能。城市社区主要向老年人提供五大类服务:一是日常照顾服务,包括送餐上门、洗衣、买菜、打扫卫生、日间照料等;二是医疗保健服务,包括陪同看病、家庭病床、健康护理、社区卫生站、专科医院、取药、散步等;三是精神文化生活服务,如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文化生活、聊天读报、学习专长等;四是提供老年人就业服务,某些老年人在退休以前,从事重要的职位和工作;五是社区养老环境。如果社区或社会上没有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环境,不具备这些服务保障条件,老年人得不到社会各项服务和保障,就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居家养老。

  (二)影响社区服务供给的因素
  1、体制因素。社区服务整体发展水平发展不均衡,受到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综合素质等多种因素制约。社区作为基层自治组织,实际上成为上级政府布置各项工作的落实机构,老年人工作只是其工作之一,由于人手不足,人员配备不能够及时到位,所以社区工作人员也无法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考虑老年人群体的管理问题。
  2、资金因素。资金不足是制约社区老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各地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财政拨款;二是彩票公益金的资助;三是社会捐助;四是市场化运作。这些资金的用途大致为三个方面:一是用来支持各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二是补贴接受服务的老年人支付服务费用;三是用来支付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报酬。目前的资金数量普遍较少,补贴的服务对象数量也比较少,如果要扩大补贴服务对象的范围,则需要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和增加资金总量。
  3、服务人员素质因素。各地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者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受薪的服务人员;另一类是不受薪的志愿服务人员。由于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的有效需求不足,使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服务站雇用的服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另外,现有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绝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不具备养老服务护理员的专业资质和执业资格。
  4、组织机制因素。社区作为自组织,机制的不完善也是限制社区养老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社区组织基本不具备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实体进行活动的能力,由于承担了过多的行政职能,使居委会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政府在基层的代言人,在被动的工作状态下难以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特别是独立自主地按照社区居民实际需要提供最有效的社区服务和管理。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组织体系的运转需要衔接规范。
  三、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对于影响城市社区居家养老需求的因素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老年人个人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二是老年人家庭特征,包括婚姻状况、居住情况、经济来源和存活子女数;三是老年人健康特征,包括自理能力和患慢性病情况。对于社区供给能力,在现阶段认为主要受体制因素、资金因素、服务人员素质因素和组织机制因素的影响。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银娥,潘胜文.社会福利(第一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赵迎旭.城市社区养老的需求与供给现状调查[J].厦门大学,2008.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4802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