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72期/经济/产业/正文

发布时间

2009/7/2

作者

□文/邢宝石

浏览次数

1112 次

库兹涅茨曲线在辽宁省再检验
  提要 收入差距问题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经济学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居民内部的收入分配差距正在进一步扩大,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所要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就是在库兹涅茨倒“U”理论的基础上,研究辽宁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趋势,深入探讨辽宁省经济发展中的城镇居民收入分配问题。
关键词:基尼系数;收入差距;库兹涅茨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入差距问题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经济学问题,目前国内外学者们研究全国范围内的收入分配差距和研究城乡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居多,而对城镇内部收入分配差距的研究比较零散,缺乏系统的研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居民内部的收入分配差距正在进一步扩大,并且对收入总差距的贡献率也日益增大,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所要面临的重大问题。目前,大多数研究和争论对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之间的因果关系采取怀疑的态度,本文就是在库兹涅茨倒U理论的基础上,研究辽宁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趋势,深入探讨辽宁省经济发展中的城镇居民收入分配问题。
  一、库兹涅茨倒“U”理论
  (一)传统的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1955年美国统计学家库兹涅茨在他的经典著作《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中,首次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收入分配格局变化状况做了实证研究。根据库兹涅茨假说: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收入分配差距的长期变动趋势是“先恶化后改进”,即在前工业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经济增长早期阶段,收入分配差距迅速扩大,经过短暂的稳定,然后在经济增长的后期阶段,收入分配差距逐渐缩小。库兹涅茨倒“U”假说最大的贡献是它解释了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差距的长期变动趋势,即经济发展过程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内在联系问题。该假说对国际学术界具有相当广泛的影响,它将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成为当代收入分配理论研究的试金石。(图1)




  (二)库兹涅茨理论的新发展。由于库兹涅茨倒“U”理论是建立在对典型国家收入差距统计数据模拟的基础上,缺乏一定的理论依据,因此自倒“U”型曲线提出至今,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不断地验证倒“U”型假说的合理性。
  20世纪九十年代的一项重要研究是哈里•T•奥希曼做出的,他利用亚洲4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料做横截面分析,证明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之间也呈现出倒“U”曲线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的发展经济学家研究重点不同,奥希曼首次建立了检验亚洲国家城镇居民的倒“U”曲线:与整个国家的倒“U”曲线相比,城镇居民的收入分配比较平等,曲线比较平缓,但整体上仍呈倒“U”形。
  经济假说只有在通过实证检验后才能成为经济理论,库兹涅茨倒“U”理论的统计检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一些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纵向检验,其中一些检验结果拒绝倒“U”型假说,而另一些支持倒“U”型假说,检验结果的差异源于国家类型的差异和数据区间选取的差异;另一类是利用多个国家的截面或面板数据进行横向检验,尽管检验结果均支持倒“U”型假说,但应用跨国数据对动态过程进行分析会产生较大偏差。
  倒“U”型趋势假说不是一个普遍的假说,其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收入差距的倒“U”型趋势仍然是研究收入差距趋势的理论基础。本文就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对库兹涅茨曲线在辽宁省的存在性进行检验,试图以此对辽宁省城镇收入差距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二、库兹涅茨曲线在辽宁省的存在性检验
  (一)数据来源和指标的选取。基尼系数是测度收入差距最常使用的指标之一,它代表着一个国家和社会收入分配差异的合理性,不仅可以反映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情况,还具有不受样本容量和主观福利判断标准影响的特点,是国际经济学界采用的最流行的指标。所以,本文利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来反映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以下用Gini来表示,数据来源是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队,本文利用人均GDP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以下用GDP来表示,数据来源是1991~2006年辽宁省统计年鉴。
  由于数据受到可得性与匹配性的限制,最终搜集到的基尼系数在1992年和1993年存在缺失项,但是近年来基尼系数逐年上升的趋势是不变的。所以,首先利用SPSS13.0,通过曲线拟合来对缺失数据进行插补。(表1)  
  通过曲线模型,三次曲线的拟合优度最高,但是利用三次曲线,没有通过系数显著性检验,而二次曲线的拟合优度也很高,并且通过了方差分析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所以最终选择利用二次曲线对缺失值进行插补。通过拟合基尼系数曲线得:Gini■=0.1869,Gini■=0.1961。
  (二)实证分析。根据库兹涅茨理论,利用1991~2006年辽宁省人均GDP与城镇基尼系数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Eviews5.0进行最小二乘估计,公式为:
  Gini■=?琢+?茁■X■+?茁■X■■+?着■ (1)
  其中,Gini■为第t期的城镇基尼系数,X■为第t期的人均GDP,t=1……16,?着■是误差修正项。在回归方程通过各项显著性检验的前提下,如果?茁■>0,?茁■<0,则库兹涅茨倒“U”曲线成立。
  表2是曲线估计结果,当?琢=0.05时,模型通过了各项显著性检验,估计效果良好。(表2)  
  最后建立的回归方程为:
  Gini■=0.1082+(1.95E-05)×X■-(4.96E-10)×X■■ (2)
  (6.91) (6.64) (-4.1)
  修正的R■=0.8996
     DW=1.9957 F=68.1852
  在引入人均GDP平方(X■■)这个变量以后,建立的二次曲线对基尼系数的解释能力比较强,并且X■的系数为正,X■■系数为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库兹涅茨曲线在辽宁省的存在性。
  值得说明的是,本文在利用库兹涅茨倒“U”曲线进行存在性检验时,主要是针对城镇基尼系数,并不直接反映农村基尼系数的变动,但是在劳动力流动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把农村收入分配差距看成城镇收入分配差距的一种“外溢”,李实在研究1978~1995年城镇和农村基尼系数数据时证实了这个观点。
  通过研究辽宁省人均GDP与城镇基尼系数之间的关系,验证了库兹涅茨倒“U”曲线在辽宁省的适用性,利用公式(2),经过求导,结果显示目前倒“U”曲线的拐点还没有出现,即辽宁省的经济增长目前处于倒“U”曲线的左半部分。经济增长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人均GDP的增长扩大了收入差距;另一方面也在缩小收入差距,目前经济增长对收入差距的扩大效应大于缩小效应,人均GDP的继续增加主要体现在扩大收入差距上。但是,根据库兹涅茨理论,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经过拐点以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终将缩小,即辽宁省城镇收入差距处于不断改善并最终趋于收入分配合理的良好发展模式。
  三、政策建议
  (一)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将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真正意义上地落实到实处,不管是劳动、土地、资本等传统意义上的生产要素,还是知识、技能等新型生产要素,要充分调动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为各种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创造合理的政策环境,对正当收益予以合法保护。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改善资源配置状况,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经济高效率增长。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首先,要进一步完善个人收入分配保障机制,建立最低工资保障线,以解决企业因经营困难或者半停产造成拖欠公共最低工资发放的问题;其次,变企业保障为社会保障,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实现管理服务社会化;再次,继续推行城市低收入家庭专项救助制度,大力促进城市再就业,确保下岗职工和离退休成员基本养老金足额发放,提高城市低保标准。
  (三)注重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是参与收入分配的决定因素,而教育和技能培训则是提高人力资本的基础。所以,要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职业技术培训,加快劳动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化进程,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技能水平,实现从低收入岗位向中高收入岗位的流动,增加再就业机会。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正俊.从库兹涅茨“倒U曲线”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走向[J].理论探讨,2007.1.
[2]陈华文,刘康兵.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经验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3]刘荣添,叶民强.中国城乡收入差异的库兹涅茨曲线研究——基于各省份面板数据(1978-2004年)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6.6.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160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