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26期/对策研究/正文

发布时间

2003/1/1

作者

-

浏览次数

2162 次

再就业:送你一把成功的钥匙

  我国是世界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国家,就业和失业的压力巨大。特别是下岗职工,如何实现再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笔者认真研究和探析了若干再就业实例后,归纳成再就业成功的诀窍,权当送给我们已经下岗的兄弟姐妹们一把再就业的“金钥匙”。
  钥匙之一:先小后大易成功。俗话说:一口吃不成胖子,就业和择业也是如此。下岗职工过去多数是在那些困难企业工作,手头并不宽裕,做生意多少赚点还好,但经不起折腾也赔不起,更缺乏经商经验。因此,下岗职工应该从小本生意做起,通过做小本生意的磨炼,待摸索出门道来,积累了经验后再去做些有把握的大生意,这样做容易成功。江苏省淮阴市有个下岗职工叫刘萍,靠300元起家,租个柜台经营小钮扣,为了多进些花色品种,开始她把每个品牌限在50粒,这样就能增加40个品种,勤去勤来,加快周转,就凭这300元滚动,两年后品种增加到上千种,由当初的一节柜台发展到租房开门市,如今在商场内开了“钮扣大世界”,各种钮扣应有尽有,成为了苏北“钮扣大王”。
  钥匙之二:摸准信息避风险。没有准确的信息别想成功。下岗职工刚开始千万不能急躁,不能听风就是雨,见毛便是鹅,饥不择食乱投资。当今社会,信息就是金钱。福建省永定县的蓝招宝下岗失业后,在专家指导下,看准了市场行情,他以10个野鸡蛋起家,创办了招宝珍禽开发公司,培育的优良野鸡畅销全国,大获其利。
  钥匙之三:诚信为先财气旺。诚信能赢得信任,赢得人心,赢得客户,赢得市场。湖北鄂州市的邓散心投奔在武钢上班的丈夫后,无法就业,但为了孩子上学与糊口,她零打碎敲地做些贩卖鸡蛋、青菜、豆芽、鱼虾等小生意。一年春节,武汉某厂要为职工分鱼过年,厂领导与邓散心说好价钱订好货,不料她买货那天漫天大雪,造成鱼价暴涨,这笔生意要做的话,她就要赔进去800多元,相当于她起早摸黑一个月的利润。她不想失信,赔也要做,恶劣天气又造成长江轮渡停航,她就踏着三轮车往返60多公里进货,按时把鱼送到工厂,从此,该厂与邓散心建立了长期的供货关系。靠诚信,邓散心生意越做越大,现在投资1000多万元的“梦天湖”花桥大酒店拔地而起,投资1200万元的“梦天湖绿化农庄”即将变为现实。
  钥匙之四:满足需求生意好。不同的需求就有不同的市场。福州市下岗女工陈晓萍,1996年夏天创办了“真味包点公司”,刚开始生意不多,但她坚持高起点、创特色、树品牌、讲信誉,并购买了先进的技术设备,招聘高级面点师,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工序流程。后来有消费者反映,5毛钱的馒头一个不饱两个吃不了,陈晓萍就改成生产7毛钱一个的馒头,满足了消费者需求,生意出奇的好。随着销量增加,她们发展连锁店,产品也形成了系列,公司总的生产车间已经扩展到600多平方米,60多名下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700元左右。
  钥匙之五:熟悉行当不跟风。一些下岗职工再就业后又失利,其原因虽有多个方面,但盲目跟风跑,从事一些自己不熟悉的行业是造成失利的主要因素。一些人看到哪个行当生意好做就做什么,哪种货物赚钱就卖什么,哪处热闹就往哪里扎,结果不是出师不利,就是陷入困境。市场瞬息万变,潮起潮落,下岗职工创业不能跟风,而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涉足自己较为熟悉的领域、行当。上海市下岗职工庄红卫,她打过工、修过车,卖过名片、花露水,到成都摆过夜排档,到青海做过服装生意,最后她选择了熟悉的行业,创办了“上海庄妈妈净菜服务公司”。安徽和县李洋因木器厂破产而下岗,别人劝他到上海打工,他不去,亲戚在广东找到电器装配工,他也不领情,他说这些自己都不熟悉,自己的长处就是木工活,于是他倾其所有,开了一个装饰材料门市,卖材料、搞装潢、打家具,拉起一个流水作业班子,新买一辆送货车,把材料和服务送上门,生意相当好。
  钥匙之六:瞄准空档好生财。下岗职工多,进城农民多,经商的人也多,表面上大家争抢一锅粥,看似各个方面都有人抢了先,而有些地方、有些行业、有些领域还存在着空档,如果瞄住空档做生意,不但有所作为,而且还能多生财。南京市的钟标下岗后,看到空调清洁服务还没人问津,于是,他干起了空调清洁行当,借钱买了进口高压喷雾清洁器,清洗效果令用户满意,他每天可以清洗50台空调,预约电话不断,生意越做越好。
  钥匙之七:下乡就业新领域。近年来,社会上流行新的“上山下乡”,这就是城里下岗职工下乡再就业,这方面的成功事例数不胜数,有租赁、承包、合伙、股份等各种形式,有的在海边搞养殖,有的在荒山搞绿化,有的在丘陵建果园,有的在郊区种瓜菜,有的在农村养禽畜……。盐城市下岗职工黄利群,投资1万元在滩涂办起养猪场,和两家肉联厂签订包销合同,一年纯收入5万多元,便是下乡实现再就业的若干成功者之一。
  钥匙之八:大宗生意批发卖。从事批量大的生意,或者搞大宗生产者,都是以质优价廉、服务周到、方便顾客而取胜的。甘肃兰州市注册商标“康宝”是专门经营馒头的餐饮业,遍布兰州大街小巷的60多个经销点,经营者基本上是本市下岗职工,他们都挂着统一标志,专卖被人们称为“下岗馒头”,以卫生可口,价格便宜,份量足,服务好,成为全市人民欢迎的主食。四川泸州市王树成,下岗后做起小百货生意,后来他发现只有逢集时生意才好做,于是他把“坐商”变成“跑商”,到周围5个乡镇轮流赶集做生意,五天一个轮回,日用百货商品全部以批发价出售,年收入10多万元。
  钥匙之九:依靠群体多就业。目前少数下岗职工单靠个体还一时就业无门,而依靠群体力量就能实现再就业。黑龙江省鸡西市下岗职工周子臣,组织了再就业互助会,解决了下岗后一些职工一无地、二无钱的难题。他发挥自己制鞋工的技术专长,先后办起了10多家个体鞋厂,帮助200名下岗职工再就业。河南安阳机械厂王宝庆下岗后,靠蹬三轮车致富,组建“三轮车服务队”,从每天早晨5点干到夜里12点,把三轮车发展到30多辆,还新增了修家电、修管道、洗被褥等服务业,解决了40多名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
  钥匙之十:贷款经营不宜多。对于初涉商海的下岗职工来说,如果贷款超过自身家庭经济承受极限,容易把贷款视作一种沉重的经济包袱和精神负担,心理压力过大,做生意往往急于成交,结果欲速则不达,事与愿违,一旦亏本,本来就脆弱的精神和心理底线不堪一击,甚至于一蹶不振、一败再败,即使遇有商机,也可能畏首畏尾,失之交臂,这种负面的影响和心理阴影,极不利于自己能力的正常发挥。做生意不能有赌搏心理。因此,贷款经营也以先少后多为好,慢慢去滚大财源这个“雪球”,这是集无数生意人的经验之谈。
  钥匙之十一:学得一技有饭吃。“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帮人摇橹过河不要钱”、“一招鲜吃遍天”。这些古训都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总结,用最朴素的语言告诉人们的生活哲理。综观下岗职工,有许多人没有一技之长,有的甚至是已经过时的“特长”,知识经济虽然不需要人人都成为博士,但终身学习,更新知识,这是非常必要的,只要你有拿得出的一两手,是不愁有碗饭吃的。退一万步讲,在小区摆个修自行车摊子,哪天不见个三二十块钱,懂技术,修得好,顾客满意,生意还会差吗?
  千句话变成一句话:就业没有贵贱之分,创业之路就在脚下,成功“钥匙”握在自己手中。世上钥匙有千万把,但开锁只需一把合齿的就够了。朋友,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就握在你自己的手中,创业之锁在等待你去大胆地开启,你还犹豫和等待什么!(文/林 海)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089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