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72期/公共/财政/正文

发布时间

2009/7/2

作者

□文/李玲玲

浏览次数

892 次

政府竞争视角下的新型服务型政府建设
  提要 地方政府间竞争,无论在欧美国家还是在我国,都是客观存在的。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目前已经成为学者们讨论的热门话题。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后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的背景下,由于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资源的跨地区甚至跨国界自由流动,我国地方政府正日益卷入越来越激烈的区域、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政府间竞争之中。
  关键词:地方政府;竞争力;服务型政府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本文从政府竞争的视角出发,提出了构建新型服务型政府的措施,包括提升政府人员综合素质、服务能力,转变政府行为方式,完善政绩考核制度以及建立政府间的协调机制,切实提升地方政府的竞争力。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生产要素在国际范围内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资源、资本、技术、人才日益向优势区域聚集,政府竞争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随着我国地方政府管理和调控区域经济权利和能力的不断提高,发展经济、建立新型服务型政府已成为各级政府共同努力的目标。
  政府竞争的重点是在竞争中拥有比较优势并不断地构造竞争优势,政府在经济发展的各个影响因素中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一个地方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越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能力、管理能力、服务能力越强,地方经济发展就越迅速。以政府竞争为起点打造服务型政府,作为政府建设的核心,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是一种追求高效益的经济运行模式,对地方政府竞争进行研究,建设新型服务型政府有利于地方政府发现自身的不足,规范自身经济职能,因此值得我们予以高度重视和研究。
  2、研究意义。从政府竞争视角研究新型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对于提高执政水平、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在理论和现实中有重要意义。
  研究政府竞争的概念、特征、构成要素,对于研究政府结构、政府职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研究可以完善有关服务型政府的真实可信、带有规律性的信息、知识和方法,丰富和深化有关政府竞争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内容,对地方政府认清自身及其面临的竞争环境,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合理分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提高执政水平将产生积极作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国内学者对政府竞争问题的研究较为具体,涉及到政府竞争的概念、构成、表现和指标等方面。并通过借鉴国外制度经济学财政联邦主义等理论,结合我国各地政府实际,对国家政府竞争和地方政府竞争进行了一定分析。
  国外对地方政府竞争的理论研究主要限于对发达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分析,而且一定程度上也是完善的市场经济原则向政府体制的延伸和发展,所以其分析框架不是很适用于我国的地方政府竞争分析,但国外研究中关于地方竞争秩序的正常与否和其约束条件密切相关,以及地方政府竞争的双刃剑的功能等问题对分析我国地方政府竞争行为有极大启示。
  我国现有的地方政府竞争文献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政府竞争现象,但往往侧重于区域经济学角度,对地方政府竞争对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研究较少,这为本文的选题和研究留下了空间。
  二、地方政府竞争相关理论研究
  (一)地方政府竞争的主体。首先,每个地方政府都相对独立于其上下级政府,与上下级政府之间存在争夺资源的纵向竞争。其次,每个地方政府在一定的软硬环境下与临近的其他地方政府展开横向竞争。此外,地方政府还在一定的软硬环境下与需求方及其他的供给方存在竞争关系。本文研究没有隶属关系的省、市政府主体之间进行的横向竞争关系,既包括同级行政区之间的竞争,也包括没有隶属关系的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
  (二)地方政府竞争的概念
  1、地方政府竞争。地方政府竞争在研究范围上与区域经济学等学科有很多相同和交叉的方面,地方政府竞争是指一个国家内部不同行政区域地方政府之间为提供公共物品,吸引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而在制度创新、投资环境、政府效率等方面开展的跨区域政府间的竞争,地方政府竞争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生产要素的流入,通过生产要素的配置使得地方政府能够获得更多的财政利益,用以提高本辖区的公共物品供给数量与质量。
  2、地方政府竞争力。地方政府竞争力就是地方政府在竞争中表现出的能力的总和。它与政府能力、地方竞争力等概念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地方政府竞争力这一概念包涵于地方竞争力。它是地方政府在吸引流动性要素流入本辖区,向本地企业和居民提供地方公共物品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采取的措施等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表现。
  3、地方政府竞争力的特点。政府竞争力的特点在于它的综合性,即它的经济性与非经济性。无论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还是在要素市场、产品市场,还是政治市场上,都会存在政府竞争,都会体现政府竞争能力的强弱。第一,政府竞争力的经济性。体现在本区域内经济目标得以实现,区域经济得到快速稳定的发展。由于各地方政府现阶段的主体功能是发展经济,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是衡量各级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主要内容与标志,因而地方政府多从经济利益出发,各自强调本辖区内的经济发展;第二,政府竞争力的非经济性。体现在文化、教育、政治、社会治安、城乡环境保护、计划生育等各项目标得以实现。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制度环境是政府竞争力的一大表现。各级政府向辖区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质优、价廉、适销对路的公共商品,要不断地减轻企业和民众的税费负担,即降低公共商品的销售价格,不断地为企业提供公开、公正、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不断地创造出使企业和人才脱颖而出的发展环境,使其所辖区域成为企业发展的乐土,人才成长的摇篮,进一步增强对优质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第三,政府竞争力的经济性通过非经济性来体现。政府竞争力的提高,不仅仅是经济能力的提高,更要是非经济能力的提高。经济能力的提高给非经济能力的提高提供条件,政府管理能力、服务能力的提高即政府提供质优、价廉、适销对路的公共产品、不断减轻企业负担等才能体现出政府经济能力的真正提高。
  三、提高政府竞争力,打造新型服务型政府
  (一)提升地方政府竞争力的意义。地方政府竞争力提升是国家竞争力提升的基础,它关系着我国未来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地方政府,尤其是城市地方政府,是国家政治体系的基本组织单位,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以及国家法律政策的执行和地方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提升地方政府竞争力对加快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提升政府人员的综合素质。鉴于我国政府公务员素质偏低,公共服务水平不高、质量不好的现状,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切实解决这一问题:第一,加强公务员的教育和培训。各级国家公务员要通过学习培训,提高政治素质。在政治素质合格的同时,还要提高公务员的业务素质,对他们加强业务培训,改变传统型的行政人员占主导的公务员队伍结构。为适应现代科技发展,采用现代科技手段管理企业的经济活动及外经贸活动,还要对公务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技术素质,使其掌握电脑、电子政务知识,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通过互联网操作,利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加快行政管理信息化、现代化的步伐,以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第二,改进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制度。实行分类、分等、分级的考试办法,以满足不同职位的需要;改革考试内容,由重视文化知识转变为重视素质和能力;第三,建立全面、科学的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制度和升迁激励机制。
  (三)转变政府行为方式。第一,工作重点从优化区域经济环境向优化经济过程转移。政府部门不仅要关注改善区域经济的环境,而且应当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区域经济过程的重要参与者。政府的主要作用,应当以优化投资环境为起点,拓展到优化产业发展的整个过程,即从外围服务扩展到内部服务;第二,从反应型到引导型的转变。在过去以“三来一补”为主要投资方式的初级发展阶段,政府作用的主要方式是在政策法规的框架内,针对企业的需要积极做出相应的反应,为企业发展服务,并保证国家的政策法规得以实施。在新的发展条件下,政府应对产业结构、产业发展趋势进行规划,这就要求政府在决策、咨询、运作方面表现出更大的主动性;第三,从量的优化到质的优化。在产业发展模式从粗放走向集约的过程中,人们衡量政策环境、投资环境的标准也会变化,人们关注的侧重点从量的优化向质的优化扩展。比如,建立科学、统一、有效的信息服务规则,教育与文化环境的建设,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创新要素的凝聚与组合,保护知识产权和维持技术市场正常运行的法律环境等。因此,政府优化产业发展条件的关键点将从量的优化扩展到质的优化。
  (四)政绩考核制度的改革。实行官员政绩考核的法制化。根据当前形势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相关法律法规,把官员政绩考核的内容、方式以及标准法律化、制度化,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建立一整套严密的组织监督和广泛的民主监督相配套的有效制度,把制度约束与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结合起来,使形式主义得到及时的遏制,同时完善奖惩制度,加大惩处力度,对搞形式主义造成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与浪费的,要依法依纪从严处理,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不但不可能提拔重用,还要受到降职免职处分,严重的还得追究刑事责任。
  实行政府官员政绩考核内容的多样化。社会的进步,不能仅仅以经济指标来衡量,而应根据多种因素进行综合性、系统性地分析。为了实行政绩考核内容的多样化,应在以下几方面努力:(1)经济发展方面。当然,用GDP增长来衡量政绩不可缺少,同时我们也应加之以财政总收入情况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均纯收入、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只有综合这几个方面的因素,我们才能看到当地经济是否真正上了台阶,农民是否真正富了起来,贫富悬殊是否真正缩小了,等等;(2)社会发展方面。应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来对各级政府官员进行考核: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3)精神文明和党的建设方面。应该从文化教育、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进行宫员政绩考核。精神文明建设事关广大人民群众整体素质的提高,只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素质获得到了全面提高,才能促进整个社会协调和谐的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美)R•科斯,A•阿尔顿,D•诺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3](德)柯武刚,史曼飞,韩朝华译.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杨瑞龙.“中间扩散”的制度变迁方式与地方政府的创新行为[A].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C].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5]任维德.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及其竞争力提升[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
[6]赵丽敏,赵文波.对西部地区人才流失的深层思考[J].经济师,2001.10.
[7]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政府经济学[M].北京:春秋出版社,1998.
[8](日)青木昌彦等.政府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比较制度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9]陈瑞莲.论区域公共管理研究的缘起与发展[Z].政治学研究,2003.4.
[10]俊鹏,吴湘玲.我国地方政府绩效的区域差异及其政治影响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4.4.
[11]范前进,孙培源,唐元虎.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经济影响的一般均衡分析[J].世界经济,2004.5.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5229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