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73期/金融/投资/正文

发布时间

2009/7/2

作者

□文/张素青

浏览次数

1693 次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动因分析
  提要 本文研究了外资银行进入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的现状,重点分析其进入动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外资银行;中小企业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一、现状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的现状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发展战略上,外资银行把中小企业作为目标客户甚至是重要目标客户来发展。很多外资银行把中小企业作为重要目标客户,如渣打银行提出“专注于中小企业”,并第一家为中小企业业务设立专属团队,力图将其自身积累的中小企业理财经验及对本土市场的理解有效结合,为中小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融资产品;花旗银行早在2004年就发起了中小企业( SME)方案,筹建商业银行部,这是外资银行在我国较早针对中小企业设立的专门服务部门;泰国德富泰银行2002年重新将战略重点转向中小企业,定位于“中国民营经济的推动者之一”。此外,汇丰银行、大华银行等也都积极表示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客户。
  (二)进入途径上有投资者和经营者两种身份。外资银行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进入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一是作为战略投资者,通过入股中资银行实现,如1999年9月,上海银行首次向世界银行旗下国际金融公司出售5%的股权,2003年9月花旗集团出资6,700万美元成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第五大股东;2005年8月,美洲银行成为建设银行的战略投资者,其他还有汇丰银行入股交通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入股中行;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同时入股中行与建行等。这些外资银行主要通过购买国家商业银行的股份来获取相应的利润收益、公司经营权等;二是作为自主经营者,通过拓展分支机构、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实现有机扩张。外资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领域推出新的金融产品时,经营战略有两个:一是市场渗透策略, 将各独立产品提供给竞争对手的客户或在原有的产品组合中增加新产品的销售,以此增加市场销售量,充分利用原有的物质资源和市场资源,扩大市场占有率;二是产品差异策略,分解核心产品和服务并不断重新组合、重新包装,形成成套服务以满足不同的细分市场客户的需求,并在细分市场上排挤竞争对手。
  (三)经营模式符合中小企业的特点。外资银行在我国主推三种中小企业信贷经营模式:一是降低担保条件,创新金融产品。渣打银行推出的“无抵押小额贷款”、“快捷贸易通”以及金融衍生品交易等,就是通过降低抵质押比率和创新金融产品推出的;二是供应链融资模式。主要以与母国有业务往来的跨国公司为核心,通过拓展多个“供应链”体系中的中小供应商,逐步延展、扩大其中小企业客户网络,这一模式具有较大的潜在市场空间,已成为当前外资银行拓展中小企业客户的切入点;三是从零售业务向对公信贷业务渗透。外资银行通过入股、结盟和提供VIP服务等方式,获取中小企业主的资料和需求,通过办理日常零售业务来筛选、发掘和拓展优质中小企业客户,为其提供一站式、交叉式金融服务。
  (四)业务布局上以京、沪、深为主向外延伸。经济发达地区仍是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首要地域选择,并且以京沪深为中心不断向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延伸。随着鼓励外资金融机构为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提供金融支持政策的不断深入,我国金融服务对外开放区域的不断扩大,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地域分布也将不断地向中西部延伸。
  (五)客户选择上目标明确。外资银行通常选择加工制造业和进出口贸易业等行业内的中小企业作为目标客户,但对具体的中小企业客户准入标准却不尽相同。如,德富泰银行一般选择销售额在5,000万~5亿元的中小企业,行业主要为加工制造业,并明确提出不做房地产行业。渣打银行将员工人数和销售额作为中小企业客户的主要选择标准,把大宗物资交易、能耗大、与建筑行业有关的企业列为高风险客户。另外,外资银行对我国宏观政策的变化十分敏感,如渣打银行明确表示不做环保受限的中小企业客户。
  二、动因分析
  影响银行进行跨国经营扩张活动的因素有很多,如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迅猛发展,技术进步带来的交通和通讯上的便利,金融管制的放松,外资银行相对国内银行的优势,地理距离的远近等。银行国际化的动机主要有:跟随客户、寻找市场和追随领先者。追随客户指银行跟随现有的客户到海外以获得竞争优势,采取这一行动的明智之处在于不会失去已有客户;寻找市场意味着出于某些原因,银行进入新的市场是有利可图的。寻找市场策略是一个扩张性的策略。在市场的寻求上东道国特定的因素尤其重要,其意味着外资银行进入某一特定东道国主要是被东道国市场的盈利机会所吸引;追随领先者指如果某一银行的竞争者已进入海外市场,那其他银行就会决定进入同一市场。银行业市场通常是寡头结构,因而外资银行进入决策某些时候仅仅是对竞争对手行动做出的反应。近期,汇丰、渣打等外资银行纷纷在国内加紧实施“中小企业攻略”,希望在这一曾被国内商业银行忽视的领域实现新突破。外资银行把中小企业作为重要目标,其具体原因主要有:
  (一)我国中小企业长期面临融资困境,外资银行看到了中小企业巨大的资金缺口,也看到了市场潜力。至2004年底,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3%,他们创造了GDP的55.6%,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社会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2%以及出口总额的62.3%,而且全国75%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这些统计数据表明,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目前,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仅占银行信贷总额的10%左右,全国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三资”企业的短期贷款仅占银行短期贷款的14.4%。资金的短缺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短期贷款缺口大,长期贷款更无着落,81%的中小企业认为,一年内流动资金部分或全部不能满足需要,60.5%的中小企业没有1~3年中长期贷款。也就是说,中小企业的融资缺口非常大。
  (二)我国对中小企业日益重视,种种政策导向使外资认为进入中小企业有政策保障。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注重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已经注意到了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并着手颁布相关的政策法规等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如2000年颁布的中小企业法,最近颁布的小额贷款的相关规定等。但是,尽管我国现有3万多家以独立法人形式存在的农村信用社以及网络密布的商业银行的分行,但信用社总份额还不到整个银行业的15%,商业银行的分行大多没有下批贷款的权力。今天的中小企业就是未来的大企业,进入了中小企业融资市场,那么未来的市场份额肯定会相应的扩大。外资银行一致看好的是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未来的广阔市场。
  (三)中小企业融资市场长期被中资商业银行所忽视。中小企业因为财务不透明、市场信息不灵等问题,选择合适项目的难度大,银行贷款投放既不经济,风险又大。中小企业自有资产少,可抵押物更少,且抵押物的折扣率高。而且,银行抵押担保评估登记部门分散,手续繁琐,评估中介服务不规范,对抵押物的评估往往也不按市场行为准确评估,随意性很大,费用也较高,造成企业抵押贷款困难。另外,我国商业银行加大了对不良资产的监控力度和责任追究力度。在实际工作中,贷款偏好投向政府支持的大企业、大项目,《商业银行贷款通则》规定的贷款条件非常严格,很多中小企业达不到规定条件而得不到贷款。因此,贷款准入和监管的严格,使银行向中小企业谨慎贷款。
  (四)外资银行特有的竞争优势是其进入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的保证。首先,外资银行资本雄厚,跨国实行低成本融通资金能力强。进入我国中小企业金融市场的外资银行大多是世界著名银行,它们有完善的国际网络,能进行低成本筹资;其次,外资银行都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在银行的风险管理优势组织架构和技术运用上,外资银行风险管理渗透到其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岗位和人员,体现了全面和全过程风险管理原则。由于外资银行有着先进的风险管理系统,所以能够有效防范中小企业的风险问题,从而为进入中小企业融资市场提供了保证;最后,外资银行的体制优势。外资银行大多是混业经营,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和保险于一身,能满足多方位要求,因而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五)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大企业客户争夺方面没有竞争力,使得其从“小”处着手。与中资银行相比,在大企业的竞争方面,外资银行有很多劣势。比如,在存款业务上,中资银行有大量的营业网点,有吸纳居民储蓄的优势,这是外资银行所不具备的;在贷款业务上,由于中资银行和政府的关系密切,在基础设施建设、居民消费信贷等领域有着天然的优势,外资银行在未完成本土化之前进军大型企业金融市场阻力非常大。我国商业银行与政府部门、当地大企业的关系融资使得外资争夺大企业的份额非常困难。因此,外资为扩大其市场份额,为能在与国有商业银行的较量中占据优势,势必要进入竞争相对不激烈的中小企业金融市场。
  总之,考虑到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中小企业金融在商业银行整体业务体系中的重要分量,外资银行绕开本土银行具有较强优势的大型国企客户,把握住有利可图、但却一直未被充分开发的中小企业,在国内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上展开布局,根本动因是寻找市场。
  三、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市场是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的一种手段,中小企业因为国内商业银行的忽略而呈现比较大的融资缺口,这使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金融市场找到了突破口。外资银行的进入主要为寻找市场,利益才是其最终目的,因此针对外资银行进入我国中小企业金融市场的情况及动因,提出以下建议:(1)对外资银行的规模及经营业绩提出明确要求,以适当控制其扩张速度;(2)健全和完善外资银行监管的法制体系。尽快制定《外资银行法》《外资金融机构法》等相关法律。以法律的形式对外资银行的资本实力、业务范围、内部机制、风险披露等进行监管监督;(3)大力鼓励国内的商业银行进入中小企业融资市场。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推动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进程,使其成为自负盈亏、自负其责、高效运转的商业银行,不断完善其风险机制并提供相关优惠政策使中资银行进入中小企业金融市场;(4)监督并限制外资银行的短期投资行为,评估国外银行对中资银行改革发挥的作用,并据此决定外资银行能否入股其他中资银行或者扩张其股份比例。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吉田,陆文萍.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的现状与思考.中国金融,2008.19.
[2]朱淑珍,杨运捷,周昭雄.外资银行入驻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缘由及思考.经济纵横,2007.
[3]李邦长.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经济纵横,2007.1.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0790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