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新颁布的会计法明确要求各单位应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这是保证会计有效发挥其应有作用的重要举措,而作为会计监督重要基础的内部控制,特别是与会计监督直接相关的内部会计控制,又是会计控制得以最终实现的前提。
关键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内部结构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组成,他们各负其责、协调运转、相互制衡,从而形成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机制。内部控制是公司制机构的一种重要制度。1999年10月31日修订通过的《会计法》第27条中,从实质上要求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要求各单位应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这是保证会计有效发挥其应有作用的重要举措,而作为会计监督重要基础的内部控制,特别是与会计监督直接相关的内部会计控制,又是会计控制得以最终实现的前提。本文拟就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做一些探讨。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
1、组织结构控制。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科学划分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业务主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职务。确保资产保管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经营责权与会计责任相分离、授权与执行、保管、审查、记录等相分离。建立合理的会计工作组织体系。各单位应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独立的会计机构,配备符合条件的专职会计人员,符合设置总会计师条件的必须设置总会计师。同时,要明确单位领导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以及会计机构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等。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会计岗位的设置既要符合本单位的实际需要,更要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真正做到不相同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每一在岗会计人员都有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做到权责分明;会计人员的岗位要定期轮换。
2、授权批准控制。明确各职能部门授权批准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保证企业权责分明,管理科学。
3、预算控制。以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量为重点,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科学规范企业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执行程序、对预算结果及时进行分析,对预算差异进行控制。
4、财产保全控制。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要有相应的购进、领用、报废、处理等制度。固定资产的购进、调拨、出售等要建立台账,还应建立财产物资定期盘存制度,账账、账实核对制度,财产盘盈、盈亏、报废核销、批准权限及责任制度等。严格限制未授权人员对财产直接接触,采取定期盘点,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各种财产的安全完整。
5、风险控制。各单位要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的预警、识别、评估、分析、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6、财会人员素质控制。通过科学合理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奖励、晋升、淘汰等办法,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
7、内部报告控制。在真实、完整地对外披露企业财务信息的前提下,借助管理会计手段,完善内部管理报告制度,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二、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在内部控制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内控不重视,或者根本不存在。这种情况集中体现在一些民营的中小型企业身上。在我国,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家依靠着自己对市场的把握能力和个人的冒险精神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他们大多对会计不太熟悉,也不太重视。因为市场对他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这些企业往往没有会计控制,老板一个人说了算,会计的作用在于能否想办法逃税。坐支、白条抵账或者私设小金库的现象屡见不鲜。很多企业私自办理活期存折,将现金以出纳的名义存入,便于提款。
(二)制定了一系列内控制度,可是执行力度不够。这种情况集中体现在一些处于发展中的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身上,当然有些上市公司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有些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处于发展的需要,往往会考虑上市,这个时候就会发现需要一套制度来使企业正规化,于是也会制定一些内控制度,然而很难开展或者很难持续实施。对于国有企业,由于产权的原因,所以虽然制定了比较好的内控制度,可是严格执行的往往很少。
三、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
(一)树立内部控制理念。全体员工、尤其是管理层应正确认识内部控制的作用,树立内部控制理念,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在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范欺诈和舞弊行为,以及实现单位经济目标等方面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内部控制能否有效关键看企业员工有没有内部控制观念,特别是看管理层是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只有管理层首先树立起内部控制观念,自觉执行内部控制,才能防止包括财务报告舞弊在内的舞弊现象的发生。因此,加强对单位负责人的宣传,提高他们执行内部控制的意识尤为重要。
(二)建立优化的组织机构和高效的运作程序。优化的组织结构是指明确授权形式和授权对象及组织行为的分配,例如一个人只能有一个直接上司,明确谁该向谁负责。高效的运作行为是指在规范前提下的高效,包括严格的授权、明确的责任,责任到人。
(三)搞好基础控制
1、凭证控制。(1)单位发生的一切经济业务活动都必须填制或取得合法的原始凭证,一切原始凭证反映的经济业务都必须是真实、有效的;(2)要设计良好的凭证格式和内容;(3)规定合理、有效的凭证传递程序;(4)在入账之前对所有的凭证都应严格审核,无效凭证一律不得入账;(5)做好会计凭证的保管工作。
2、账簿控制。(1)账簿体系要适应企业的规模和特点,切合企业管理的需要;(2)账簿的内容和格式应详简得当,既要保证记录系统的完整、准确性,又要注重会计工作的效率;(3)登账应以合法凭证为依据,遵循规定的会计处理程序,将会计凭证的经济业务分类记入账簿,做到全面地、连续地、系统地、及时地反映和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4)所有的账簿都必须内容完整,手续齐备,按规定使用,并要妥善保管。
(四)严明法纪。在当前要严肃财经经纪律,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财会人员利用财会职务之便进行违法犯罪的,要根据情节轻重,依法进行严厉打击。只有这样,才能对财会人员造假行为起到震慑和预防作用。而当前我国的刑法对会计犯罪尚没有明确的处罚条款,所以就带来了在处理财会人员犯罪时常出现的有法难依、执法难严、违法难究的现象。这也是我国财会秩序屡治屡乱的原因所在。
(五)实现财务集中管理是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手段。管理靠判断、判断靠信息,信息化可以拉近企业集团各单位的时空距离。一个集团企业,下面有很多分子公司,如何对其实施有效控制,及时掌握基层单位的财务经营信息,以确保集团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加大财务信息化的应用。一是要建立统一财务核算平台,企业集团内各个企业都在一个财务核算系统平台上进行核算工作,总部可以随时直接查询、审批基层企业的业务,避免信息失真,指导决策,规避风险;二是要建立统一的预算资金信息系统,实现预算管理和收支两条线管理信息化,及时掌握各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和资金的存量和动态收支情况。
(作者单位:南召县公路局)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素萍,孙爱强.谈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建立健全.中国煤田地质,2004.12.
[2]李娅.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州审计,2004.1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