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74期/管理/制度/正文

发布时间

2009/8/3

作者

□文/吴卫东

浏览次数

1322 次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提要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是在旅游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供求严重错位的现象。笔者认为,提升旅游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应该从教学内容调整、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加强学生职业养成教育、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趋向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2007d209)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一、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
  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大学生初次进入人力资源市场以及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更加有效地向市场提供自己的智力和服务,从而保证自身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一般说来,就业竞争力具有相对性、发展性、变动性等特点。由于旅游行业的特殊性,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而言,其就业竞争力可包括三个方面:
  1、核心就业竞争力。主要包括毕业生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2、外在就业竞争力。主要包括毕业生的形象、气质、仪容、仪表、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与人交往和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
  3、环境就业竞争力。主要包括毕业生所毕业的学校、学院的品牌效应、毕业生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社会观念等方面。
  一般说来,核心就业竞争力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获得工作机会的重要基础。外在就业竞争力是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获得工作机会的重要方面,因为旅游行业是窗口行业,从业人员的形象、气质、仪容、仪表、与人沟通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显得特别重要,在求职过程中,这也是最被用人单位看重和容易被判别的能力。上述这两种就业竞争力是学校、教师、学生有能力改变的两种能力。相比较而言,环境就业竞争力一般是学校、教师、学生难以改变的或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的能力。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关于就业竞争力的研究仅限于毕业生核心就业竞争力和外在就业竞争力。
  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足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核心就业竞争力弱。就旅游管理专业而言,从众多就业实践和旅游企业用人反馈的情况来看,本科生可能拥有比高职生、中职生更深厚的理论知识,但可能由于学校培养方式和重点不同,本科生的专业素养、专业技能、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等核心就业竞争力,在很多时候根本不如高职生,高职生职业能力强,就业心理比较务实、求职定位合理,更易受到企业青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第一,学校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国家教育部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定为“培养具有管理经济、民俗文化、法律和旅游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具备进一步从事旅游教学和科研潜力的研究型人才。”因此,目前各大院校将旅游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定为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具备科研潜力的研究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上更倾向于管理知识、管理理论的学习,而忽视专业素质、专业技能、专业管理能力等实用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职业能力弱。
  第二,实践教学的缺乏。首先,表现在实验室建设和利用不足。我国高等旅游教育脱胎于原来的地理、历史、经济等众多学科,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很多高校没有旅游实验室,或者即使有实验室,其硬件建设和实验室的使用效率也比较低下;其次,缺乏提高学生能力的创新实验。目前,旅游实验教学处于摸索发展阶段,实验教学内容、手段、方式等尚未形成科学体系,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众多高校实验室进行最多的是演示式、技能培训式的静态实验,缺乏生气和吸引力,急缺设计科学、旨在培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的实验;再次,校外实习效果不理想。由于校内实验室受场地、规模、资源、经费、职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学生的实验效果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还必须依赖于校外实习基地。然而,虽然旅游企业和学校都有校企合作的愿望,但是他们的合作目的各不相同,学校希望企业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旅游企业是因为需要劳动力才接受实习生,培养人才不是其主要目的。因此,企业在接受、培训实习生时,一般是按需按岗接受和培训,而且一般是经过培训上岗后,只让学生在长达几个月的实习期间内,均在单一的岗位上从事简单初级的劳动,学生做得多但学得少,其职业能力很难得到较大提高。
  (二)学生自我定位模糊。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重点使学生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将自己定位于旅游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当然这并没有错。然而,旅游行业实践性强,其很多管理、创新、策划、开发等高层次的能力不是仅仅直接来自于书本,而更多的是来源于实践。要做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不仅需要管理理论知识,更需要有在实践中培养的事故、问题的处理能力以及产品开发、市场策划等方面的创新能力。由于本科毕业生实践经历不足,因此在求职就业过程中,旅游企业往往将他们与高职、中职毕业生一起放在企业基层,这也就让本科毕业生感到虽然自己拥有比别人高级的文凭,却与别人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感到非常失落、失望,而在专业技能上自己又不如高职、中职生,这使他们不得不对自己认识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怀疑自己的能力,更为前途担心。
  (三)适应环境能力差
  1、缺乏吃苦精神,不愿从基层干起。由于本科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达不到企业管理岗位的要求,旅游企业在安排毕业生岗位时一般都是将本科生与高职、甚至中职生一起安排在企业基层,基层工作的苦和累让众多毕业生难以忍受,于是纷纷跳槽、改行。
  2、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弱。(1)不会处理与上司的关系。如前所述,由于职业能力来源于实践,本科生在就业时企业一般是将其置于基层。由于学制的原因,本科生在就业时其上司极可能比他年轻或者比他学历低,这种状况极易导致本科生的心理失衡,难以正确、理智地处理与上司的关系;(2)不会处理与同事的关系。一般说来,在基层工作的本科生的同事,一般要么学历低、年龄大,要么年轻、学历也低,这也容易导致本科生的心理失衡,感觉枉自读了大学,还要承受来自于同事的教导和责难,不免产生抱怨和放弃的念头。
  3、自信心不足。虽然在就业中本科生不屑于从事基层工作,但对于企业的管理岗位,本科毕业生又缺乏自信心和能力胜任,于是产生了既不屑于从事基层工作,又不敢从事管理工作的矛盾的就业心理。
  三、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思考
  (一)构建以提升学生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改革传统专业课程设置,给学生构建以专业知识为中心,将其他与专业有较大关联的知识作为网络的各个连接点相互联结而形成适应性强、能在较大空间发挥作用、越来越受就业市场青睐的网络型知识结构,构建以提升学生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在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改变传统的授受型、忽略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在教学中构建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更多采用研讨式、启发式、专题式等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各种能力的培养。
  (二)加强实践教学建设
  1、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仿真环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2、科学设计实验教学内容。学校和授课教师应在全面整合原有的实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建立包括旅游基本实验、旅游综合性实验、自主性实验、创新设计性实验的实验内容体系,学校应鼓励、奖励教师积极进行旅游实验教学、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教材编写。
  3、优选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应立足长远,选取一些管理规范、信誉良好的旅游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在互利互惠、共同协商的原则下,学校参与,与企业一起制定科学、合理的校外实习计划,学生通过实习,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提高职业能力,旅游企业通过实习,挑选、储备对企业有用的人才。学校应避免与进行“杀鸡取卵式”实习的企业建立关系。
  (三)加强学生职业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即通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而言,其职业养成教育不仅是指在课堂上接受知识教育,而且是在生活中、社会实践中自觉按照旅游行业的各种职业道德、职业规范标准培养自己的修养,即养成自觉的意识、自觉的习惯、自觉的行为,以符合旅游行业的要求,使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进入旅游行业并很快进入职业角色。
  (四)加强学生就业指导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调整择业心态。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如在教学中渗透、举办讲座、交流等形式,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乐于奉献、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神,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调整学生就业心态。
  2、加强学生应聘技巧指导。应聘是一个通过毕业生的外表、成绩、简历、证书、特别是言谈举止等来考验毕业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过程,是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求职过程是学生自我能力展现的过程,求职能力往往是一个人工作能力的反映,用人单位往往通过应聘者的表达能力、言谈举止、为人处事等表现来判断毕业生的能力。毕业生面试时的表现好坏就在于平时是否严格要求自己,是否注意培养和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修养,因此学校应在平时训练中加强学生应聘技巧的指导。
  (五)搭建学生锻炼平台。能力的提高来自于实践的锻炼,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企业、行业、学校、社团、基地等各部门的多种活动,从多方面、多层次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志川,陈香兰.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及其提升.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
[2]陈才.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段)课程体系改革的几点思考.旅游学刊,2003.1.
[3]吴卫东.论旅游企业人才危机.江汉大学学报,2004.2.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52330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