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提要 本文根据董承章教授主编的《投入产出分析》第五章投入产出分析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提出一些异议,并加以分析,最后给出笔者的观点。
关键词:投入产出;消耗系数;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
中图分类号:F222 文献标识码:A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它主要是通过计算有关系数以分析经济系统中各部分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预测国民经济平衡关系的发展变化,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和完全需求系数是其中最重要的三个系数,是其他各种系数的基础;而经济分析是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目的之一。投入产出表同时反映了部门产品或劳务的分配使用去向和价值的构成,全面反映了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依据投入产出表计算的各种经济参数和建立起来的投入产出模型,不仅能从再生产的角度深入、精确、全面地进行各种经济分析,而且能具体地从数量上揭示各种主要比例关系和经济结构,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提供了目前无法替代的分析工具。
在社会经济的循环运动过程中,各产品部门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依存关系。在经济依存关系分析中,计算混合直接消耗系数aie、混合完全消耗系数bie、影响力系数Fj和感应度系数Ei,与其他系数的计算方法不一样。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经济依存关系分析
一张完整的投入产出表,本身就是表现各种经济变量相互依存关系的“数据库”。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用于反映直接经济依存关系的经济参数:直接消耗系数、综合消耗系数、混合消耗系数等。
直接消耗系数是判断j部门对任一部门依赖程度的标准,用公式表示为:aij=■。其中:xij表示第j类产品在生产中直接消耗第i类产品的价值量。Xj表示第j类产品总投入的价值量。aij越大,说明两部门之间的联系越紧密。根据1992年中国6个部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将aij由大到小排列如表1所示。aij下角标1、2、3、4、5、6分别表示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商业饮食业和其他服务部门。由表1可知,建筑业对工业的直接依赖程度最高,其直接消耗系数高达0.5637,其次是工业部门对本部门的直接依赖,其自身直接消耗系数高达0.5025,以此类推,农业对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对农业的直接依赖程度最低,其直接消耗系数仅0.0001。(表1)
综合直接消耗系数即物耗系数,反映了第j部门与所有部门的直接依存关系。用公式表示为:a■=■a■,acj的值越大,说明第j部门与所有部门的直接依存关系越密切。即第j部门的物耗程度和资金密集度越高。将acj按大小排列,可以反映某部门对所有部门依存关系的强弱。由表2可以看出,工业部门对所有部门的直接依存强度最高,超过农业部门1倍以上,而建筑业对所有部门的依存度明显高于商饮业、其他、运邮和农业部门。(表2)
前两个系数在书中分析的比较正确,然而从第三个系数开始,就与现实情况有出入了。书中分析的结果是以建筑业为“瓶颈”,主要是因为本书写于1999年,当时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是以建筑业为主要刺激需求的产业。
混合直接消耗系数表示第i部门对全社会各部门生产的直接感应程度,用公式表示为:a■=■a■。aie越小,感应程度越弱。将aie由小到大排列,如表3所示。由表中计算的数据可以看出,建筑业对所有部门的感应程度最弱,运输邮电业的感应程度次之,而工业部门的感应程度最强。说明工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且是“瓶颈”部门,对我国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制约作用。(表3)
剖析书本中所提到的 “数值越小,感应程度越强”,如何理解“瓶颈”呢?所谓“瓶颈”就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产业。在供给不足时,优先发展aie大的产业,这样该产业就变成经济发展的“瓶颈”。在表3中可以看出,在供给不足时,应该优先发展工业,因为工业的aie值是2.0667,建筑业的aie值是最小的,当然不会成为 “瓶颈”。在需求不足时,优先发展aie小的产业,比如建筑业,这样该产业就变成经济发展的“瓶颈”。由此可见,书中没有区分供给和需求情况,所以书本的解释有待于进一步的修改。
二、完全依存关系分析
在各种经济依存关系中,除了直接经济依存关系之外,还存在着间接依存关系。要全面分析经济依存关系,不仅要分析直接经济依存关系,还要分析间接经济依存关系。完全经济依存关系等于直接与全部间接经济依存关系之和。完全经济依存关系可用完全消耗系数等经济参数反映。完全消耗等于直接消耗加上全部间接消耗,这就是投入产出的核心问题。在这部分分析中,完全消耗系数bij和综合完全消耗系数bcj分析的比较透彻。
下面就混合完全消耗系数bie、影响力系数Fj和感应度系数Ei进行分析。混合完全消耗系数反映i部门对各部门生产供给的推动程度,计算公式: b■=■b■。bie表示国民经济各部门均生产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第i部门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即第i部门对各部门生产的供应推动程度。混合完全消耗系数bie越大,表明第i部门提供的推动力就越大,“瓶颈”地位越突出。由表4可以看出,工业的bie系数最大,所以工业是“瓶颈”部门。(表4)
书中分析了1992年建筑业是需求感应程度最强的部门,运输邮电业次之,是瓶颈部门,而工业的感应程度最弱。这样的分析与系数实际的意义完全相反,主要原因是作者根据当时的需要写的,与当时经济需要相一致的。经上面分析得知工业应该是“瓶颈”部门。
影响力系数反映j部门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需求拉动波及程度。计算公式:
Fj=■■■■■■■■ j=1,2,…n
式中,■■表示第j部门对第i部门的完全需要系数。■■■表示完全需要系数矩阵中第j列之和。■■■■■表示完全需要系数矩阵列和之均值。如果Fj>1,表明j部门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使用,对全社会各部门的需求量超过全社会的平均需求量。Fj越大,j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越大。Fj=1表示第j部门所生产的波及影响程度等于全社会平均影响水平。Fj<1表示第j部门所生产的波及影响程度小于全社会平均影响水平。只有在需求不足的时候,才考虑影响力系数。
由表5可知,建筑业的影响力系数最大,工业次之,农业最小。说明建筑业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最大,其次是工业。如扩大内需,应对建筑业、尤其是基础建筑工程加大投资力度,以刺激内需,拉动整个国民经济稳定、健康、持续发展。(表5)
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使用,对i部门产品的需求量。计算公式:
Ei=■■■■■■■■ i=1,2,…n
■■■表示完全需要系数矩阵中第i行之和。■■■■■表示完全需要系数矩阵行和之均值。如果Ei>1,表明全社会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使用,对i部门产品的需求量超过对各部门需求的平均水平。Ei越大,表明各部门对i部门的(供给)依赖程度越强。表明全社会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使用,对i部门产品的需求量等于对各部门需求的平均水平。Ei<1表明全社会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使用,对i部门产品的需求量小于对各部门需求的平均水平。
实际上,如果按表6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建筑业的感应度系数是最小的,感应度最弱,而工业的感应度最强,它才是我国的“瓶颈”部门。(表6)
利用影响力系数Fj和感应度系数Ei,可以综合分析各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由表5和表6可以看出,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拉动作用最大的部门;而建筑业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促使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部门,应加大投资力度。在经济发展不景气(尤其是内需疲软)的情况下,建筑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复苏的关键部门。
(作者单位:1.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3.新疆财经大学统计与信息管理学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