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访河南省获嘉县劳动就业局局长杨祯
一个工业基础较为薄弱的农业大县;一个人多地少、剩余劳动力待置,还有一大批下岗职工生活与再就业问题急需安排的劳动力紧张而混乱的现状;一个在做劳动就业工作之时比全国不少县市都差的外在经济条件;一个曾连续多年完不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在市里业务工作评比中连续6年居于末尾,甚至连工资都发不出来的县劳动就业局。就是在这样的基础和条件下,在新局长上任后的短短三年时间,一跃而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先进典型,成为“市劳动就业工作的一面旗帜”,并被县、市、省级、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作了连篇报道。记者在采访中,结识了极具传奇色彩的基层劳动就业干部的榜样——获嘉县劳动就业局局长杨祯。
在获嘉县一年一度传统的金秋十月大会起会之际,记者一行来到了获嘉县。一进县城,便被热闹的大会盛况所吸引,翻新后的休闲购物广场人流如潮,从一个个洋溢着幸福笑容的脸上不难看出,该县今年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当行至县城文化路中段劳动就业局前门时,这里彩旗飘扬,锣鼓喧天,透着一番喜庆景象。街上悬挂着十余幅横幅标语,还有展览版面、咨询台。人群涌动,左右观看,不时地跑到咨询台前询问,还有一部分人在散发传单。记者很是好奇,停车细看,原来是该局正在开展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及劳动就业法规、政策宣传活动,以此来庆祝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不曾想未进就业局大门就给记者抓了一个现形素材,同时也拉开了此次采访的序幕。
临危受命挑重担
理清思路创新篇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大批的下岗职工走向社会,就业与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政府领导关心的大事。作为劳动保障部门,面对突如其来的就业工作压力,深感棘手和头痛。
有着38万人口的获嘉县本身就是一个农业大县,工业基础较弱,在这种情况下就业局更是举步维艰。据统计,1988年是当时全县征收失业保险费最多的一年,却也只征收到33万元,仅仅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的20%。职工工资数月都未曾发放,当时职工思想涣散,工作没有积极性,劳动就业局的威信几乎一度降到零点。尽管前几任领导多方努力进取,成绩有所提高,但劳动就业工作始终不能顺利打开局面。
劳动就业局今后该向何处去,成为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关注的一个焦点,也成为一个谁也不愿接的“烫手山芋”。面对这种情况,外单位的同志望而却步,不愿趟此浑水。如何尽快选择合适人选,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成为当时县领导深感头痛的一件大事。在这种情况下,就业局干部职工把希望寄托于人事劳动局,局领导班子经过再三慎重考虑,最后决定把这副重担压到时任局纪检书记的杨祯肩上,并寄予了很高的信任和希望。
杨祯,出身于普通家庭,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县人事劳动局工作,从一名普通的办事员做起,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在1999年2月,当时35岁的杨祯出任了该县劳动就业局局长。接任后,他深知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和开展工作的艰难,但他毫无怨言,没有退缩,没有懈怠,而是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和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坦荡情怀,无条件地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可是面对破烂不堪、又脏又差的办公环境和思想涣散、纪律观念淡薄的职工队伍,工作从何处找切入点,如何尽快打开局面,杨祯并没有急着去表态,去搞新官上任“三把火”。他首先对全局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深入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找出了工作被动的症结所在,逐渐理清了解决问题的思路,而后他在全局职工大会上立下铮铮誓言,决心把一个崭新的劳动就业局带入新世纪。
队伍建设抓素质
建规立制严管理
结识杨祯,给人的感觉首先是他身上那种独特的气质,其次是从他眼神中流露出的那份果敢和自信,在和他的谈话中,我发现他的思路比较开阔,思维相当敏捷,这从他在抓队伍建设和管理方面就得到了充分体现。
老百姓常说“工作好不好,关键看领导;示范不示范,关键看党员。”杨祯深深认识到建立一支高素质、强有力的队伍,拥有一个团结务实、精干高效的领导班子将会成为是否能更好地开展工作的关键。一方面,他把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提到头等重要的工作日程上来,以此为突破口推动全局就业工作的开展。他从自身做起,要求每个班子成员讲原则、讲党性、讲正气,形成一个团结、务实、高效、廉洁、和谐的领导集体。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查自纠、谈心沟通等活动来加强班子的作风建设。另一方面,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组织不同形式的学习和活动,吸引非党员职工积极追求上进。目前,全局非党员职工全部写了入党申请书,其中17名干部职工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已有8名干部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工作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在人事劳动局工作了十几年的杨祯,有着丰富的人事和行政管理经验。他说“千条线,万条线,抓好管理是关键。”在工作中,一是建立竞争机制。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使就业局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明确目标任务,规范操作程序,竞争上岗,优化组合,实行挂牌服务和首问制度,使广大干部职工增强了危机意识和责任感,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实行年度目标考核和奖惩办法,把目标完成情况和工作人员的工资直接挂钩,从局长、分管副局长、股室负责人到岗位工作人员,层层分解工作目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同时,对职工进行严格的程序化管理,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分级负责,各司其职。三是加强教育和培训。开展了“六个一”活动,即读一本好书,练一手好字,写一篇好文章,讲一口文明话,有一身正气,创一流业绩。并坚持每周一、三、五晚上的业务知识学习,做到“四保证”,即时间保证、人员保证、内容保证、效果保证。对考核不及格者取消上岗资格,继续学习直至限期调离。通过各种机制的建立和素质教育的开展,全局上下学习气氛浓郁,机关作风发生了巨大变化,组织纪律、集体观念得到加强,干部职工队伍素质普遍提高,有效地增加了广大工作人员的爱岗敬业意识,提高了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在使用各种“硬制度”来对员工进行约束和激励的同时,杨祯还善于使用“软管理”模式,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营造团结和谐的人际环境。局办公室司机吕书江告诉记者,杨祯局长来就业局以后,先后开展了“与局长谈心”、“提出合理化建议”和“你对工资福利满意与否征询”等一系列活动,使局领导摸清了职工的内心想法,化解了各种工作中的矛盾和摩擦,增强了上下级之间的亲和力,促进了全局民主化管理的进程。
与此同时,该局还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将一、二版《劳动就业手册》进行修改、补充、完善,汇编成第三版《劳动就业手册》。该手册共八章130节,其中包括就业局简介、职责、局风、工作方针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情况,规范了有关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制订了行政工作制度、党务工作制度和业务工作制度若干条,以及业务工作流程图。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劳动就业工作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
采访当中、一些职工给记者提到了“擂台赛”,记者觉得颇有推广意义。“擂台赛”是赵德枝副局长时任局失业保险所所长时在部门中运用的,后来杨祯把它在全局推广开来。“擂台赛”按年实行百分制考核,局里把各股室所辖业务工作进展情况作为参赛内容进行评判,从高分到低分排出名次,每月评出当月“擂主”和最差参赛者,获得擂主的股室给予记分奖励,最差者则给予记分惩罚,参赛成绩好坏与年终奖金挂钩。相应地各股室内部成员为了不使自己股室落后,也各自较劲,谁拖股室后腿就扣谁的分。这种考核模式的实施,使全局干部职工形成一种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业务“擂台赛”的实施,彻底改变了该局原有的松散作风,机关面貌焕然一新。
有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如果没有好的监督机制,同样形同虚设。为此,局里专门设立了督察监察股。它的职责就是对全局各项业务的落实情况与纪律、卫生、考勤等具体工作进行检查和督促,及时发现通报各种违规、违纪现象,并记录在案,且与年终评先、评奖、晋级、晋职直接挂钩,从而保证了全局各股室工作的高效运转。对于设立督察股,杨祯认为这是整顿局风,严格管理,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的必要举措。他对督察股每周上报的各股室《本周工作实施情况表》和《下周工作安排表》都要严格审核,认真批阅,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及时给以指导,督察制度的实施,不仅确保了各项业务工作的按期完成,更重要的是这种严格的督察制度,杜绝了各部门数据造假,成绩造假的可能性,推动了获嘉县劳动就业工作扎扎实实地进行。
“三个代表“指航向
开拓创新铸辉煌
针对原局党组织活动停滞的局面,杨祯抓住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在全局干部职工中大力开展“三讲”和“三个代表”的学习教育活动,使干部职工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和坚持“三个代表”的深远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在县委、县政府及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领导下,在上级劳动保障部门的指导下,坚持以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创建省级文明单位为载体,围绕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这一中心,从打造“失业保险上台阶,职业介绍上规模,就业训练促起色,劳服创业大发展”的工作局面为突破口,在“新”字上下功夫,在“进”字上做文章,开展了生活保障、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劳务派遣、转岗转业培训、人事劳动代理等一系列劳动就业服务工作,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在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方面,该局狠抓“十个到位”,起到了很好地效果。一、宣传认识到位。该局采取召开会议、制作宣传版面、悬挂条幅标语、发放宣传材料、灯谜有奖竞猜和开展便民服务下乡流动宣传等丰富多样的宣传形式,使劳动就业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二、政策出台到位;三、政策落实到位;四、队伍建设到位;五、硬件设施到位;六、技能培训到位。开设有计算机、家政服务、财会、焊工、美容美发、家电维修、烹饪、摄影技术等十多种培训专业;七、典型引路到位;八、就业援助到位;九、资金筹集到位;十、项目开发到位。在实施过程中,杨祯借鉴上海、北京等地的弹性就业和社区就业模式,大胆创新,积极开拓出一系列就业岗位及项目,并在“十个到位”中深刻地体现出这种创新运作所产生的极大效应。
“政策落实到位”。促进了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积极自谋职业,激起了他们再次创业的热情。该局积极与工商、税务、劳动等部门多方协调,联合推出“再就业优惠政策卡”,在税费、资金、项目等方面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该县的冯绍锋夫妇下岗后向亲朋好友筹借了二万元资金开了一家副食品门市部,就是靠着再就业优惠政策,经过三年的辛勤经营,不仅养活了自己,走上了富裕道路,还安置了三名下岗职工。
“典型引路到位”。发挥再就业带头人的示范作用,来激励众多的下岗职工。该县协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下岗职工王新战,下岗后创办“新时代家电城”已颇具规模,并安置下岗职工3名;原县长城纺织厂工会主席王光治下岗后,通过劳务输出,走出了一条致富路,回乡后投资50万元创办了一家中小型棉织厂,安置下岗职工30名,以自强自立的精神展现了下岗职工的风采。
“就业援助到位”。就业局结合该县实际情况,创新地提出“百帮工程”,即“进百家门,问百家事,听百家言,查百家情,排百家忧,解百家难”。自“百帮工程”活动开展以来,该局已帮助886名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当他们得知县百货公司下岗职工陈永亮身患白血病急需治疗时,工作人员马上自发组织起来为其捐资助医,将捐款1880元及时送到了陈永亮手中。
“项目开发到位”。首先,创建拳头企业,并起到“龙头带动”作用。于2000年4月成立了“同盟就业服务有限公司”,经过两年多的精心运作,已发展成为拥有宾馆、快餐、搬家、接送学生、护理老人、钟点工、家电维修等十几个项目的服务型企业,安置下岗失业人员40多人,劳务派遣2600人次。其次,开展劳务输出。局里专门成立了对外安置办公室,在天津、珠海等地设立劳务输出办事处,并向全国各地派出信息员,收集各类劳务信息。根据各处提供的劳务信息,杨祯他们经过认真分析研究,绘制了“走南闯西保北,展望国际市场”的劳务输出蓝图。1998年以来,先后与超亿、连康、德康三家电子公司等多家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务合作关系。2000年又与以色列、利比亚、阿联酋、韩国、日本等建立了境外劳务合作关系。其三,积极创建再就业基地,开展托底服务。投资70多万元,先后组建了“天宝酒家总店”、“天宝酒家第一店”、“天宝珍禽野味店”、“方正电脑服务部”等再就业基地。目前,再就业基地共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20人。其四,实施“品牌”就业战略,开通下岗失业职工弱势群体再就业绿色通道。正是这一个个切实可行的创新模式和方案,将获嘉县劳动就业工作推向了高潮。
对同盟公司的成功运作,省劳动保障厅副厅长许峰在对该局视察工作时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之为“劳动就业工作的一大创举”,为下岗职工出中心后如何再就业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当时的获嘉县委书记曹存正也给予了充分肯定:“同盟公司的成立不仅解决了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也给广大城镇居民带来了生活的方便,这个点子好,有创新精神。”面对表扬和赞许,杨祯发自肺腑地说:“党中央、国务院如此重视劳动保障工作,政府和广大企业职工对我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我们如果工作中不进行创新,就做不出一流的工作业绩,我们将有愧于政府和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期望。”
在国际劳动输出方面。回报很大,但当地农民对较高的出国费用深感为难。针对这种情况,杨祯他们主动与农业银行大胆合作,由劳动就业局出面寻求担保,解决国际劳务人员出国资金问题。两年来,已有100多人走出了国门,取得了丰厚的劳动回报,银行的贷款也按期全部归还。县农行的领导说:“劳动就业局组织劳务输出我们放心,只要劳动就业局需要,我们一定大力支持。”
三年来,全局上下干部职工齐心协力,不断加大力度,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成绩。职工们由衷地说:“跟着杨局长干,痛快。他的点子特别多,还特别新,那招儿真是一套一套的,聊着天,没准儿就会冒出一个新的火花儿来。”杨祯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我们不去进取,不搞创新发展,即使再努力工作上也不会有太大的起色。”记者也深切感受到,该局在管理和业务上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发生质的飞跃,主要就是八个字,“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杨祯这种全新的思维,创新开拓的精神意识,给该县的劳动就业工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带来了跳跃性的发展。
在杨祯带领干部职工为下岗再就业人员积极打造一艘艘“诺亚方舟”的同时,他们的成绩也得到了各级政府的肯定,为就业局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荣誉。职业介绍和再就业工作连续几年被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及市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单位,被授予省级卫生先进单位;1999年被省劳动厅评为职业介绍先进单位,省社会保险三优文明窗口达标单位;2000年被共青团河南省委、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授予“河南青年创业基地”光荣称号,当时全省仅有6家单位获此殊荣;特别是2000年通过开展百帮工程,建立同盟公司,强化失业保险征缴,加大职业介绍力度,大搞劳务输出,完善跟踪服务,使获嘉县的劳动就业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其中仅征缴失业保险费就达203万元,是1998年的6倍多,完成市局下达任务的119%,位居全市第一名。他们还在全市劳动系统先进评比中囊括了2000年度先进单位、先进失业职工管理所、先进职业介绍所、劳务输出先进模范区、劳服企业管理先进集体等5项荣誉的第一名。
精神文明树新风
严以律己公仆情
走进获嘉县劳动就业局的院子,第一印象就是洁净优雅,有着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在迎面的二层小楼上,一排镂空巨字“致力劳动就业、发展获嘉经济”熠熠闪光。一进院子左侧就是一个政务公开栏,“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抓一流管理、创一流业绩”的宣传语格外引人注目。政务公开栏里,全局的工作人员照片上墙,每个人的职务和工作要求及局里各项业务程序也都写得一清二楚,给外来就业局办事的人员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提高了办事效率。
政务公开,制度上墙,这只是就业局的外树形象,是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侧面。杨祯上任后,在狠抓形象工程建设方面,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寓教于乐,促进精神文明之花常开不谢。他们在全县率先成立了“文明市民学校”,对干部职工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组织了文明知识讲座和文明知识大奖赛,开展了“五好文明家庭、文明市民、文明丈夫、文明媳妇”的评比活动,并将评比结果和个人的文明称号公布于众,且常年挂在每个职工的上岗胸牌上,增强了广大职工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在加强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中,该局很注重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其中,特别是对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学习,局领导班子带领全局职工一丝不苟地学习领会,还开展了学习“三个代表”有奖知识竞赛,强化干部职工对“三个代表”精神实质的领会。他们与县武装部及驻地部队建起了军民共建关系,通过开展“军爱民,民拥军”的军民互建活动,密切了军民、军政关系,提高了职工的文明素质。
该局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和沟通,树立部门形象。他们在全县发起组织了每年一次的就业杯书画大赛、模范人物评选、有奖征文等活动,寓教于乐,不仅有效地宣传了业务工作,而且提高了劳动就业局的社会知名度,树立了良好形象。一系列学习、评比、竞赛活动的开展,实实在在地推动了全局干部职工素质的提高,形成了一个团结、和谐、上进的有力战斗集体,促进了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常抓不懈,不仅使该局在全县提高了知名度,更重要的是由于形象工程的实施,全面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文明素质,树立了良好的风气,从一个落后局一年一个台阶,先后取得了县、市级“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
记者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发现,无论是各科室还是局长办公室,都不曾看到有代表荣誉的旗匾或荣誉证书,甚至连张奖状都未曾看到。三年来,获嘉县劳动就业局和杨祯本人先后获得了省、市、县各种荣誉几十项,怎么一样没见到呢?面对记者的疑问,杨祯坦言答道:“几年来,虽然局里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那只代表着过去。成绩和荣誉是用来激励干部职工的动力,是要更加用心地去投入工作,不是拿来炫耀的,再就业工作任重而道远,我觉得在这项工作中求真务实才是关键。”话虽不多,却道出了一个劳动就业工作人员的心声,同时也让记者对杨祯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
采访中,一直陪同记者的是局办公室主任梁本安。梁主任是一位军转干部,在谈及自己的局长时,梁主任半是心疼,半是嗔怪地说:“他简直是个工作狂。工作起来没有钟点,和他在一起错过吃饭时间,饿肚子是常有的事儿。”梁主任告诉记者,杨祯虽然对他自己较为苛刻,可是对员工的身体状况却很关心,经常对职工说,干工作要有一个好身体,身体搞垮了,就是给你一个再轻的工作任务,你也完不成。梁主任还说,杨祯虽然没有当过兵,可在某些方面要求得比部队还要严格,比如文化素质方面,一再告诫干部职工,人活着一天就得学一天,不学习就会很快被淘汰,业务技能要不断地学才有可能搞好工作。
在劳动就业局,无论大事还是小事,杨祯对待自己要求同样很严格。有一年暑假期间,局里培训中心开办小学生电脑学习班,职工们要求让在小学里读书的子女免费参加学习,局长办公会议批准了这一要求,但杨祯仍坚持替自己的儿子交了88元的学费。此举一出,堵住了亲朋好友想开方便之门的嘴,赢得了职工们的赞扬。去年年初,再就业基地天宝酒家经营不善,面向社会投标,招标截至日的最后一天,杨局长的妻弟报名投标,人们以为局长会照顾妻弟,可杨祯非但没讲情面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杨局长对职工却始终关心备至。2000年10月,本单位女职工安丽的母亲在一次车祸中致残,而她的父亲离世较早,家中只有她和母亲及两个未成年的弟弟,一家四口相依为命,母亲这一伤,安丽不得不请假回去照料,沉重的生活负担一下子压到了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安丽身上。当杨祯得知这一情况后,冒雨驱车数百里到医院看望安丽的母亲,当得知安丽的家境后,杨祯心里很是酸楚,当场拿出自己的1000元钱送给安母用作医疗费。回局里以后,他又发动职工为安丽捐款3000多元。每每忆及此事,安丽都禁不住热泪盈眶。
杨祯作为一局之长,很是体谅自己的职工。炎热的夏天,他为让司机能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坚持骑车上下班;当失业保险所突击征收失业保险费,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局里车辆不够用时,看到职工每天工作都很辛苦,他就把自己的私家摩托车推出来交给大家用。一次,杨祯和时任局对外就业安置中心主任吕合香去市里开会,碰巧局里有急事,他就把小车留给了吕合香,自己挤公共汽车回到局里。对此,吕合香深受感动,她说:“局长那么关心我们,我们能不努力工作吗?”
在谈到劳动就业局近年来取得的辉煌成绩时,职工们发自内心地说:“这多亏我们有一个勇于开拓的好领路人,有一个舍小家为大家的好局长,我们相信,我们就业局下一步的再就业工作会干得更加出色。”
创业兴局美名在
心系就业谋未来
短短的三年时间,杨祯刚到劳动就业局时立下的铮铮誓言就得以实现。鉴于杨祯局长的改革创新精神和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新乡市劳动就业局把获嘉县劳动就业局树为“全市劳动就业工作的一面旗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向获嘉县劳动就业局学习”的活动。新乡市失业保险工作现场会和再就业工作现场会先后在获嘉县劳动就业局召开。2001年中国劳动保障报创业周刊、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新乡日报、新乡电视台、《新乡观察》、《新乡经济》杂志等多家媒体都大篇幅的进行了专题报道。2002年8月7日中央电视台,10月8日、9日新乡人民广播电台、新乡教育电视台,先后报道了获嘉县再就业工作的先进事迹。一时间,被媒体誉为“神奇局长”杨祯的创业兴局的事迹,迅速在中原大地上传播开来。
面对褒奖和赞誉,杨祯没有盲目陶醉。他深深明白,劳动就业部门肩负着安置就业的重任,未来路任重道远。目前,杨祯和他的班子成员又着手于获嘉县社区服务建设项目的紧张筹备之中。还要建一个寿星养老院、搞一个大型花卉种植基地和一个万头养猪场,为本地的就业市场积极拓展门路。在采访即将结束时,局办梁主任向记者介绍说,下一步该局的工作重点是争创“省级文明单位”、“国家级行业文明窗口”,并朝着“国家级再就业先进县”的目标努力奋进。(文/本刊记者郭继辉 通讯员梁本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