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75期/管理/制度/正文

发布时间

2009/8/3

作者

□文/杜晓艺 崔爱丽

浏览次数

1049 次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体制构建
  提要 财务管理体制是企业整个财务工作的基础,对企业集团的理财行为起着重要的规范作用。本文从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体制相关内容概述出发,分析当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给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财务管理体制;企业集团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企业集团是由众多相互间存在层次关系的公司结合成的集合体,财务管理工作是任何企业集团管理工作的核心,而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制无疑又是整个财务工作的基础,对集团的理财行为起着重要的规范作用。近年来,我国企业集团发展迅速,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大量的问题。其中,财务管理体制的不健全是导致企业集团效益低下的最主要原因,严重制约了企业集团的健康发展。为了提高企业集团的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实力,就有必要建立健全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体制。
  一、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体制相关内容概述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是协调企业利益相关主体之间财务关系的基本规则和制度安排,是构建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和框架。2007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新《企业财务通则》中将财务管理体制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微观财务管理体制,即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它是规定企业内部财务关系的基本规则和制度安排,主要由投资者和经营者通过企业章程、内部财务制度等正式或非正式的契约确立;二是宏观财务管理体制,它是协调财政部门与企业之间财务关系的基本规则和制度安排,主要由国家以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形式予以确立,旨在对企业的财务行为予以引导和规范。
  企业集团的内部财务管理体制,更多地是指集团内部母子公司之间财务关系的基本规则和制度安排。按母公司集权程度或者母子公司财务关系的紧密程度,可以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划分为集权型、分权型和混合型。其中,混合型是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一种模式,按侧重点不同又分为相对集权模式和相对分权模式两种。该模式下集团总部将重要决策权集中控制,以发挥集团的整体优势,而将一些相对次要的权力下放到各子公司,以调动各子公司的积极性。混合型已成为国际上大公司管理体制的主流形式。
  二、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母子公司之间法人治理结构不甚清晰。我国企业集团内部,母子公司之间法人治理结构不甚清晰,导致了长期以来两者关系呈现如下畸形状态:一是母子公司之间关系过于“紧密”,表面上是两个牌子,管事的却是一套人马,关系混淆;二是母公司过于“溺爱”子公司,把集团优质资产集中于强势子公司处,使其在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强,而母公司却越来越弱,两者关系“若即若离”,甚至出现母公司对子公司“失控”现象。
  (二)财务分权过度,缺乏有效的监督控制。我国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企业关系松散,在财务管理上过度分权,造成核心企业驾驭不力,难以从集团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统一安排投融资活动,建立起整体财务战略和财务监督体系。由于我国多数企业集团实行的是多级法人制,母子公司层级多,“委托-代理”的链条过长,部分子公司享有过多的资金调配权、对外投资权、筹资权、收益分配权,导致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的财务行为缺乏及时控制。同时,由于缺乏规范的决策机构以及内部监督机制,企业集团总部无法行使有效地监督与控制,导致财务权力过分集中在部分管理者个人手中,使得下属企业各自为政,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损害了集团的整体利益。
  (三)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由于经理等内部人和出资者的目标函数不同,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其行为很容易偏离出资者的要求,给企业集团带来不利影响。少数经理人利用手中的权力,转移、侵吞公司资产,或为了应付考核人为地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造成财务信息失真。在激励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经营者缺乏监督约束,极易引发个别国有资产的变相流失。
  (四)资金管理缺乏控制。我国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大多局限于事后控制,事前缺乏预算,事中缺乏实时监控,事后审计监督也出现走过场的问题,这都将给集团财务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和风险。预算是企业集团母公司实施资金控制的重要手段,但部分企业集团并未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使得资金的收支缺乏统一的筹划或控制,使用混乱。子公司挪用和长期占用母公司资金现象时有发生,致使集团总部资金流失,支付能力不足,严重影响企业经营。
  三、建立健全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对策
  (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行财务总监委派制。集团公司可以向全资或者控股的企业派驻财务总监,这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派驻的财务总监根据授权,对所在子公司进行专业、专职的财务监督,并参与子公司财务预算的制定、执行,对重大事项建立总经理和财务总监联签制度,这必将对经营者形成一定的制衡作用。
  (二)在企业集团内部建立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母公司应根据集团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特点,制定统一的、操作性强的财务会计制度,规范子公司重要财务决策的审批程序和账务处理程序,实现对子公司的集权管理。一方面要建立统一的集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统一集团会计核算制度。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各子公司财务信息的高度可比,便于汇总和合并财务报告,缩短财务信息的呈报周期。
  (三)完善约束和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业绩考核制度,对企业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性能力等进行系统的评价,从而对经营者实施相应的奖罚。要形成一套科学的业绩考核指标,这套指标要能够真实反映被考核对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且易于统计、具有横向可比性。考核必须做到有奖有罚、奖罚分明,在将经营者的报酬和企业的效益进行有效的挂钩的同时,还要把经营者的损失与企业的损失联系起来。企业集团应根据本集团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有效的激励方式。
  (四)强化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和控制。应建立财务公司或资金结算中心,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强化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和控制。集团结算中心的职能一定要到位,起到合理筹资、调剂余缺、控制流向、确保收回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将集团内部的资金结算、各子公司超过限额的对外资金支付、子公司的资金收入以及子公司间的资金调剂等事项均由母公司统一办理和审批。子公司主要负责资金的日常管理、编制资金收支计划、组织资金收支平衡、进行资金收支业务的核算。为保证子公司经营的灵活性和零星开支需要,母公司应该给予子公司限额以内的资金支付权。
  四、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构建的现实选择
  目前,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大多处于初级阶段,由于客观外在环境和内部管理机制的限制,母公司有必要对各子公司进行一定程度的集权管理。但出于调动子公司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考虑,母公司应将子公司的一些日常财务活动的管理权下放给子公司,而将涉及子公司发展前景乃至影响整个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决策权集中于母公司,以实现对子公司的财务监控。因此,建立以相对集权为主、分权为辅的财务管理体制才是目前我国企业集团的现实选择。企业集团应在货币资金、预算、筹资、物资采购、无形资产、重要的人事任免等环节采用相对集权的模式;在利润分配、投资等方面应采用集、分权相互结合的方式。子公司在法律上是独立核算的,在母公司审定决策范围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财务管理方面,子公司在制定日常工作预算、订立合同业务购销方面应享有自主权。
  (作者单位:山东财政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赖旭屏.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基本特征及理论基础[J].市场论坛,2007.3.
[2]薛媛媛.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及其选择[J].技术经济,2003.2.
[3]谭佰秋.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7.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122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