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27期/对策研究/正文

发布时间

2003/1/1

作者

-

浏览次数

1626 次

办好专业合作社振兴供销社经济

——景县供销社连续几年稳步发展带来的启示
  近几年来,景县供销社立足农资、棉花两大主营业务,把健全服务组织,完善服务体系,当成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举措来抓,积极兴办农资棉花等专业合作社。到目前,全系统共建成棉花生产专业社29个、农资经营专业社27个,发展社员4万多户,吸收股金120万元。连续两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工作实绩突出单位,荣获市社综合经济指标考核一等奖。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企业和“三星级企业”,被省社授予“全县基层无亏损”称号。1999年至2001年,分别被省社授予“全省二十强县联社”和“改革与发展三级强社”称号。
  他们在专业合作社建设上,有针对性的抓了四个问题:
  一、统一思想认识。组建农资专业社,目的就是编织营销网络,占领市场阵地;组建棉花专业社,目的就是强化服务功能,发展棉花生产。建社初期,县社针对部分企业行动迟缓、进度不快等问题,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实施换脑工程。组织企业认真学习中央有关精神,针对组建中存在的问题,狠批了唯条件论和畏难情绪,使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认识到了组建专业社的重要性。二是进行宗旨教育。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开展了“供销社办社宗旨是什么?供销社立社之本靠什么”的大讨论,组织大家寻找企业发展的机遇和出路,探讨强化服务功能的措施和办法,从而提高了办好专业社的自觉性。三是学习外地经验。把全省各市、县供销社组建专业社的具体做法、建成的个数,集印成册发到各企业,让企业明了自己在组建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弄清自己在组建工作上所处的位次,查找自己在组建工作上落后的原因。并多次组织到外地参观考察,开阔了眼界。特别是省政府关于农业、畜牧、乡镇企业等部门都可组建龙头企业和专业社的批示下发后,对企业触动很深。大家认识到:这项工作再抓不好,市场就会被别人抢走。强烈的危机感,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推动和促进了组建工作的进展。
  二、提高组建质量。为了确保专业社建一个达标一个,建成就能发挥作用,县社狠抓了三点:一是明确组建标准。根据本县情况,出台了《关于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意见》,对哪些企业建专业社,什么时候建成,达到什么标准,都做了具体规定。要求专业合作社,第一年必须发展社员500户,吸收股金1万元。第二年必须再发展500户,吸收1万元,依此类推,循序渐进。规划用3-5年时间,把供销社服务范围内的农民全部发展为社员。二是贯彻“十有”原则。即:凡建成的专业社,都必须有牌子、有章程、有组织、有制度、有社员、有股金、有服务内容、有风险机制、有二次返利、有发展规划。十者缺一不可。三是加大工作力度。由主任挂帅,成立了组建管理领导小组,并责成主管科室全力抓;实施“一把手工程”,明文规定各企业的一把手负责专业社的组建工作;常年派员深入基层督促检查;每年组织两次验收,达标的给予表彰奖励,不行的,除向县社做出书面检查、实施调度谈话外,还将根据情况,给一把手通报批评、经济处罚,甚至降职处分。特别是今年,在专业合作社建设上,提出了“整顿、完善、巩固、提高”八字方针,组织各企业对几年来专业社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认真的“回头看”活动,查问题、找不足,为加强整改创造了条件。同时,出台了《关于搞好专业社验收的意见》,对验收时间、内容、办法和奖惩规定,都做了具体规定。年终将采用“捆绑验收、捆绑返利”的办法,对各企业近几年的组建工作进行严格检查。社员股金两项硬性指标,无论哪一年,有一项达不到标准的,都不算完成任务,一律取消返利资格,哪一年有问题,就追回哪一年的返利,调动了企业抓质量的积极性。绝大多数企业,都在“十有”、“五落实”的基础上,认真核实了社员户数和入股资金,建立健全了社员基本情况档案和跟踪服务档案,使全县的组建工作不断上档次、上水平。
  三、强化服务功能。服务水平的高低,是检验专业社组建成败的标准。他们围绕强化专业社的服务功能,加快了“三个步伐”:一是加快了经营设施更新改造的步伐。几年来,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对29个农资专业社、27个棉花专业社的经营和储存设施进行了修缮,资金的注入、设施的更新,为强化服务功能奠定了基础。二是加快了实施科技惠农服务的步伐。在农资供应上,以农资专业社为依托,以庄稼医院为阵地,广泛开展了新肥、新药推广,测土施肥、开方卖药活动。每年推广的新肥、新药品种都在20个以上,测土施肥面积10万亩以上,开方卖药占农药销售总量的80%以上。在棉花生产上,以棉花专业社为后盾,采取科技人员、科技知识“双下乡”的办法,从种到收提供全程服务。特别是棉花育种专业社,采取从科研单位引进转基因抗虫棉种的方法,冬季在海南岛加代种植获得成功,有效地解决了全县棉种“品系杂、品质差、不高产、不抗虫”的问题,受到了省农科院棉花专家的充分肯定和广大棉农的好评。三是加快了推行现代营销方式的步伐。改变以往一买一卖、一购一销、简单服务的经营模式,在专业社经营运作过程中,广泛推行了合同种植、订单生产、连锁经营、择优销售等现代营销方式,收到了良好效果。为了引导农民多种棉花,还公开承诺保护价收购,各棉花专业社积极与农民签订种植、收购合同。服务功能的不断强化,为企业提高效益创造了条件。
  四、贯彻返利原则。专业社对入社社员返利,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原则,是与农民加强经济联系的纽带。从开始组建的第一年起,县社就把返利当成办好专业社的重要措施来抓。四年来,已基本走出了一条具有景县特点的返利路子:一是龙头企业拿钱返利。按照有关规定,专业社对社员返利,前提必须是社员入股,既入身份股,也入经营股,不入经营股者不返利。二是合理确定标准。根据主营商品获利情况,确定返利的标准是:农资专业社,按从龙头企业进货总值的2‰;棉花专业社,按专业社向龙头企业提供商品总值的2‰返利。龙头企业把返利资金交给专业社,专业社按四六比例负责落实到户。即:40%留在专业社用于扩大再生产,60%按入股金额和提供商品量的多少返给社员。1998年全县返利额为44037元,1999年为75112元,2000年为20万元,2001年为14万元。四年间,共为社员落实返利46万元。
  组建专业社短短几年时间,其作用已越来越充分的显现出来:
  一、它有效地促进了棉花生产发展。多年来,棉花一直是全县的主导产业之一。历史上曾有过植棉34万亩、籽棉收购一个亿的辉煌。但进入90年代后,由于种种原因,却出现了面积不过2万亩、籽棉收购不过400万斤的低潮。为了遏制棉花“滑坡”的局面,1998年初,县社以建成的专业社为依托,把实施科技兴棉规划正式列入议程。狠抓舆论导向工作,启发棉农植棉的积极性;狠抓科技传授工作,用科学植棉技术武装棉农;狠抓优种引繁工作,解决了全县棉种“多、滥、差”的问题;狠抓种植合同签订、收购价格承诺工作,打消了棉农的后顾之忧。一系列措施的出台,有效地促进了棉花生产发展,使全县棉花生产连续四年迈上四个新台阶。1998年面积6万亩,1999年8万亩,2000年12万亩,2001年达到17万亩,籽棉收购量在1998年不足3000万斤的基础上,2001年达到了7300万斤。2002年在全县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力度较大的情况下,种植面积仍达到了14万亩,预计籽棉收购量6000万斤。仅棉花一项,平均每年就为农民增收3000多万元。
  二、它有效地编织了农资经营网络。近几年来,农资经营渠道放开,给供销社带来了很大冲击。景县的农资经营,已基本形成了个体、农业“三站”和供销社三足鼎立的局面。严酷的现实说明:供销社要发挥主渠道作用,不想办法不行,不发挥自己的优势不行,不编织网络不行。因此,从1998年3月开始,在全县基层单位中,选择16个经营数量多、辐射半径大的企业,组建了首批农资经营专业社。1999年到2001年,又陆续新建专业社11个,使全县农资专业社总数达到了27个,共发展社员3.5万户,约占全县总农户的40%。从而,使供销社在农资经营上,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呼应的营销网,经营能力大大提高,成了名符其实的主渠道。据统计:1998年县供销社系统化肥销售总量13万吨,总值1.5亿元;1999年14万吨,总值1.7亿元;2000年和2001年,销售总量都是15万吨,销售总值均达到了1.9亿元。供销社在全县化肥市场销售份额,已由过去的50%左右,上升到85%以上。销售过程中,供销社每年为农民让利80多万元。
  三、它有效地改变了企业的落后局面。供销社建社时间比较早,历史欠账多、企业包袱重的问题比较突出。以前,不少基层供销社,由于棉花资源较少,农资市场较小,效益一再滑坡,经常出现亏损。1998年后,县社把扭亏增盈的落脚点,放在农资、棉花专业合作社建设上,坚持寓企业效益于服务之中,赢得了农民的信赖和支持,使企业走上了振兴的路子。几年来,基层企业的购、销、利已连续三年实现大幅度增长,全县已连续三年实现基层无亏损,基层企业的承受能力大大增强。从1999年到2002年四年间,共有城关、龙华、王千寺等13个基层企业投资600多万元,建起营业楼六幢、高标准营业门店120多间,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提高了企业的外部形象,不少企业走上了富裕路。
  景县经验的启示:
  供销社身在农村,应以农为本,做好为农服务的大文章;供销社有自己的主营业务,是自己的优势,要抓住立社之本。景县供销社以兴办农资、棉花专业合作社为契机,巩固阵地,开拓业务,实现了一招领先、满盘皆活的局面,为经营困难的供销社带来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是要坚定信心。供销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兴办专业社是党和政府的重托,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这又是一个长期艰苦的系统工程,在短期内难以显现其充分作用。我们要把兴办专业社作为实践服务“三农”办社宗旨的重要措施来抓,不要为工作中遇到的暂时困难吓倒,不为见效慢而动摇自己的信念。要坚信,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只有坚持,才有收获。
  二是要真抓。作为县社、企业的领导,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和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相应的方法措施,形成制度,坚持不懈地抓。要建立组织,协调人员,不辞辛苦地到下边去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好督促检查工作。
  三是要抓实。办专业社不能图虚名,摆花架子,重在落实。要坚持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不能搞基层社的翻牌;坚持农民利益和企业利益的统一,建立长久良好的合作关系;坚持督促工作和严格考核结合,奖勤罚*8    懒,奖励先进,鞭策后进。
  四是要因地制宜,勇于创新,抓出成效。景县办专业社的督导、考核验收措施,向农民返利原则,抓棉花育种等,都是根据自己特定情况制定的有效方法。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路、工作方法、组织形式等,都值得学习、借鉴。(文/刘铁栋 孟宪芳)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7880290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