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近年来,青岛市城阳区供销社在做好下岗职工工作中,坚持以思想教育为先导,严格按政策办事,认真对待群众来信来访,千方百计为下岗职工排忧解难,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确保了社会稳定。
一、立足教育,消除疑虑,夯实工作基础
2000年2月,区社面对所属企业严重资不抵债和扭亏无望的突出问题,依据国务院(1999)5号文件精神,大刀阔斧地对企业采取破产、兼并、重组的改革措施,接管了387名下岗职工进入服务中心管理。对此,下岗职工普遍存在“四怕、四担心”的思想疑虑。一怕企业破产后,担心职工身份被取消;二怕企业拖欠的工资、集资款、医疗费无着落,担心得不到兑付;三怕企业欠缴的养老、医疗保险不能按时上交,担心工龄接续不上;四怕下岗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担心生活无保证。针对下岗职工上述思想顾虑,他们坚持以思想教育为先导,在下岗职工中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教育。首先,进行形势教育。让下岗职工明白企业“优胜劣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在此基础上,他们全面剖析了供销社面临的严峻形势和企业资不抵债、经营难以维继的现状,向下岗职工进一步讲明企业所处的困境,从思想上正确对待自己下岗的现实。二是进行政策教育。在企业改革中,安置下岗职工和落实有关待遇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他们认真向下岗职工宣传国家的有关安置政策,让每个下岗职工都能了解政策,明白政策,知道自己应依据哪些政策,享受哪些待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下岗职工的政策意识。三是坚持依法办事。在解决和处理破产企业牵扯职工利益的历史遗留问题时,他们坚持公正、公平、实事求是,既尊重历史,又坚持依法办事;既维护多数职工的利益,又不使少数人的无理要求达到目的。如八个基层供销社破产前,有许多资产、经营场所被部分职工长期租赁使用,企业破产后他们提出无理要求;还有个别职工想借破产之机谋求不应得的利益。对此,他们坚持依法办事,积极配合法院强制执行,维护了法律的严肃性。
二、规范管理,完善服务,确保服务到位
首先,做到内部管理到位。针对全系统下岗职工人员多、分布广,且身份、工龄、年龄不同的状况,他们建立了下岗职工档案,将其基本情况、家庭收入、专业特长、通讯地址等全部记入本人档案,并编制了《下岗职工进出中心明细表》和《在中心期间符合退养或退休条件人员明细表》,实行规范化管理。第二,做到待遇落实到位。依据政策规定,对下岗职工应享受的待遇逐项落实。一是落实了下岗职工的生活待遇。每月按规定按时足额的为下岗职工发放生活费。二是解决了下岗职工看病就医的问题。为下岗职工补办了医疗卡。三是解决了下岗职工养老保险金的接续问题。,为下岗职工补缴了自1998年以来拖欠的养老保险金89万元,使下岗职工的工龄得以连续。第三,做到提供服务到位。先后为夏庄、流亭供销社44户下岗职工改善了居住条件,为上马、惜福镇、城阳等下岗职工的旧宿舍供水、排污管道和房顶进行了改造和维修,解决了下岗职工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三、重视信访,化解矛盾,营造稳定环境
重视下岗职工来信来访,认真落实下岗职工提出的问题,是做好下岗职工管理中始终遵循的原则。对于来信来访中反映的问题,他们坚持做到不回避、不推诿,认真负责地进行调查处理,并及时反馈信息,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如今年部分下岗职工要求为其办理“协保”。对此,他们经过咨询有关职能部门,并在查阅大量的文件之后,依据有关政策,形成书面材料,及时向区政府汇报,引起了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经研究,同意为下岗职工年满“40、45”(女满40周岁、男满45周岁)人员办理“协保”,较好地解决了下岗职工退休前的养老保险金缴纳和看病就医的问题。(文/韩元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