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77期/金融/投资/正文

发布时间

2009/9/1

作者

□文/满占庆

浏览次数

3189 次

如何提高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水平
  提要 保险公司管理具有风险的集中性、成本的后发性、产品和服务的同质性、经营的广泛社会性和经营管理活动的较大弹性等特点。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内保险公司整体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公司在经营理念、内控制度、管理水平、服务创新、队伍建设等方面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全面提升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是国内保险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保险公司;经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F84 文献标识码:A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内保险公司整体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公司在经营理念、内控制度、管理水平、服务创新、队伍建设等方面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全面提升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是国内保险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
  一、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经营理念上,发展与管理、速度与效益的矛盾突出。经营过程中,为了保证完成保费计划指标,基层公司领导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完成保费计划上,理赔管理、服务举措、内部建设等方面工作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业务发展屈服于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面对竞争日益激烈而尚欠规范的市场环境,基层公司在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上存在观念上的偏差,重速度、轻效益,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控制水平不高,部分业务质量较差,为完成保费任务不计成本地承保一些赔付率高、连年亏损的业务,经营效益水平低,制约了保险公司的快速、健康发展和壮大。
  (二)在市场开拓思路上,业务领域狭窄,产品创新力度小,销售渠道管理不完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然而,保险公司的业务领域没有跟上形势的变化,大企业、大项目仍然是各公司竞相争夺的焦点,存在巨大市场潜力的个体、私营经济领域和地域广阔的农村保险市场几乎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从各保险公司产品结构看,部分市场需求接近饱和的传统产品仍然是基层公司的主要保费收入来源,产品结构雷同、单一,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公司对新产品开发推广的积极性不高,工作力度太小,新兴保险市场领域亟待加强开发。在销售渠道上,虽然扩大了营销业务和专、兼职代理业务,但在管理上没有建立落实相应的制度,比较混乱。
  二、提高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途径
  (一)通过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我国保险业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从市场结构、经营主体、法律环境、经营理念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革,但制度性缺陷仍是我国保险业运行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制度创新的任务远未结束。因此,通过制度创新,不断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已成为包括金融保险企业在内的众多企业改革的当务之急。制度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核心,事关重大,在具体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确要求,掌握方法,做到既积极,又审慎。
  1、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制度创新的目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专业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不断提高公司经营管理的整体水平。保险企业实行制度创新的目的,就是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新型企业制度,形成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运行机制。通过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发挥优势,参与竞争,拓展市场,加快发展。
  2、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面向市场,加速推进经营机制的转换。市场是企业生存的土壤,只有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变化规律,建立相应的经营机制,才能真正达到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因此,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我们还要注重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促进企业内部的规范管理,发挥生产者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保险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的工作中,一是要在各级机构中普遍建立以效益为中心的考核制度和分配激励制度。如太保公司坚持执行多年、在业内也带有一定的首创性的分公司经营等级评定制度,将总经理室成员的薪酬与公司的经营等级挂钩,就对提高公司的经营绩效很有作用;二是要建立结构扁平、管理高效的组织构架和集中、规范、科学的操作规则。
  (二)切实加强企业管理,努力做到内控严密。保险公司把明确目标作为加强管理的前提,结合公司实际和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在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阶段性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同时把制度作为加强管理的基础,大力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及时总结管理创新的探索,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成熟做法进行梳理归纳上升为制度,形成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不断增强制度的操作性和执行力。与此同时,要把人的管理作为加强管理的关键,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使企业每一位员工把权利和义务、责任和收益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坚持防范风险不放松,努力做到运营安全。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保险公司必须坚持把防范风险作为生命线,确保公司健康稳定安全运营,牢固树立审慎经营的理念,稳步推进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粗放的发展方式,在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过程中,实现企业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制定和完善风险预警制度,及时排查风险隐患,建立针对重点区域、重点业务领域的跟踪报告制度,定期对保险业务、投资业务、公司财务以及公司内部管理进行风险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加强财务管理工作
  1、加强队伍建设。精心组织财务管理团队,加大培训力度,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保险公司财务全员的素质,并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财会人才。特别是已有经营历史的老的保险公司,要重新审视现有财务管理团队,舍得投入,实现培训工作常态化管理,并采取内育、外引、专业合作等多种方式,打造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队伍。这样,基层财会管理人员财会人员才会熟悉和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和制度、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中层财会管理人员才会起到执行中坚的作用,他们的上传下达,有效参与制度制定,细化已有制度规章,指导制度的执行,提供制度有效性评估材料。高层财会管理者必然具备战略眼光,做出的财务决策必定符合公司的战略目标,组织推动的财务行为肯定也能不折不扣地贯彻到经营的角角落落。这样的公司财务管理团队方能学习到日新月异的财务新知识,不断更能财务理念,将竞争观念、风险观念、负债经营观念、盈利观念、效率观念、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无形资产观念和法制观念深深根植在脑海中,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实际理财工作。
  2、加强内控建设,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财务制度的自我纠偏能力。保险公司根据自身经营战略及经营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应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规避制度:有效辨别、判断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设计风险防范手段,减少企业面对风险的概率;设计风险分散措施,使企业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转移、分散或者控制风险的影响,减少风险造成的实际损失。在这些内控、风险管理等各项财务规章制度约束和指引下,财会人员才会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照章办事,施行规范化管理,防止财务风险,实现企业财务目标。
  (作者单位:中国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南阳分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曹雪琴编著.保险学概论.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3.
[2]陈仕亮.风险管理.成都:西南大学出版社,1994.3.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066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