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77期/市场/贸易/正文

发布时间

2009/9/1

作者

□文/陈彦辉

浏览次数

2482 次

浅析中国汽车零部件采购
  提要 采购已成为企业经营的一个核心环节,是企业获取利润的重要来源,在企业的产品开发、质量保证、供应链管理及经营管理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就目前的汽车制造企业而言,大部分企业都采取外协零部件、装配生产模式,即一个整车数千个零部件不是自制品,而是来自世界各地,它的范围广泛、统筹难度大、影响可变成本的因素非常多,因此汽车零部件采购对于汽车制造企业意义重大。本文正是从汽车制造企业零部件采购的重要性出发,通过对中国汽车零部件采购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汽车制造企业;采购
中图分类号:F253.2 文献标识码:A
  受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低迷的影响,国内汽车行业经济运行增速明显减缓,2008年国内汽车销量为938.05万辆,同比增长6.70%,比2007年增幅回落15.14个百分点。虽然增长率大幅下降,但相对于其他国家,中国汽车工业仍有增长。即使如此,专家预计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会在940万辆左右。同时,国家出台了关于汽车行业调整振兴规划,势必也会对中国的汽车市场带来积极的影响。而在此次经济危机之前中国市场的汽车销量连续两年保持在20%以上。中国汽车市场持续高速增长,令全球瞩目。中国拥有一个潜在的巨大的汽车市场。面对如此的发展机遇,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应如何面对?出路只有一条:抓住机遇,做大做强我国的汽车市场,形成中国强大的汽车工业。从整车和零部件重要关系和零部件的复杂程度来讲,做好做强中国汽车工业首先要解决好汽车零部件的采购问题。以下围绕汽车零部件的采购展开的对以整车厂为主的采购进行的初步研究。
  一、汽车零部件采购的重要性
  汽车零部件是整车生产的基础,一般来讲,生产一辆普通整车约需要15,000个零部件。汽车零部件采购的成本支出很大,占整车总成本的60%~80%。企业可以通过对零部件采购成本的分析进行成本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汽车零部件采购的合理化还可以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企业资金的流动性。
  二、中国汽车零部件采购现状
  提到中国零部件采购现状,就不得不提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及现状。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是和第一汽车集团、东风汽车集团、上海汽车集团等大型汽车生产基地同步发展起来的,并形成各自相对封闭的配套生产体系。整车生产商的零部件自制率普遍较高。而目前实力较强的零部件供应商大多是这些整车生产商的下属企业。这种垂直分布的单一的配套体系,形成的是以整车配套为主的“依附式”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就像一个箭靶,靶心为整车企业,第二环为核心零部件企业,第三环为骨干零部件企业,第四环为外协企业。在这种模式下,整车厂必须设有庞大的部门负责采购供应的管理、控制和协调。这种纵向一体化状况,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运行成本很高,过高的成本最终被转嫁到整车的价格上,使产品失去竞争力。
  在采购的具体操作中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虽然大部分企业已经采用现代管理工具和方法,但信息沟通模式仍以传统方式(电话、传真、E-mail)为主,没有充分发挥现代管理工具和方法的巨大作用,提高供应链采购的效率。虽然大多数的中国汽车整车制造厂在近几年中都应用了ERP系统,但总体来讲还处在起步资阶段尚未完全深入应用,其余信息技术如EDI业务接入、供应商业务协同、E化采购解决方案等都是相同的状况,仍然尚处在“听闻雨声不见手湿”的阶段。提高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避免信息的不畅不通最终影响企业的生产计划与决策。
  第二,采购管理分散。一是采购资源分散。整车厂的各个子公司的采购部都有自己的采购资源。采购资源分散,不能获得采购的规模优势;资源没有统一规划,无法共享,造成资源的重复采购和浪费。二是采购管理分散。由于各子公司在采购的同种相近产品时,采购价格、采购政策和采购标准不统一,采购行为不规范,客观上会导致企业内部的竞争,不利于采购;同时,使得主管部门无法控制评估采购过程,对采购缺乏监管。
  三、对中国汽车零部件采购的建议
  21世纪汽车行业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对于我国的汽车企业来说,以SCM理念为指导进行采购是当前的主题。
  1、建立信息平台,实现采购信息化。现代采购的施行是以信息的实时共享为基础,因此对于整车企业来讲需要在内部和外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以信息流的通畅和准确来确保采购供应系统的运转,降低整个供应链因信息失真和滞后带来的成本。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生产管理、销售、采购、财务等共享的e-Hub来实现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使企业实现跨部门协作采购成为可能,使采购决策更加合理科学;另一方面在外部供应链上企业则可以通过B2B平台或者自行开发的私用交易平台进行电子采购,从而节省采购时间,提高采购效益,减少采购的交易成本,优化采购和供应链管理,增加交易的透明度,减少“暗箱”操作。企业也可以在电子信息平台的基础上进行协同采购,这样通过水平、垂直、同业、异业的整合,以策略联盟、协同组合、物流共同化等合作方式共享有限资源,从而达到供应链上的采购物流配送的整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获利能力及整体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平台的建立,完善对企业运营中各种信息的监督、管理、评估,减少甚至避免信息失真。
  2、加强供应商的关系管理,强调供应商的早期参与,在供应链的理念指导下,加强战略供应商关系管理。目前,我国的零部件采购供应管理理念落后,采购活动仅仅被局限在某一领域内,整车厂不能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去考虑增强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力。在以供应链为指导的情况下,应确立整车厂同供应商的战略伙伴关系,通过双方的通力合作达到降低整个供应链成本的目的。从双赢的角度出发与供应商改进流程,降低运营成本。在同战略供应商保持良好稳定关系的条件下,供应链双方有了共同目标,就是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成本。整车厂通过减少供应商数量来控制自身供应商管理成本,增加向单个供应商的采购量,以提高对供应商的依存度;同时,供应商应积极开展降低零部件的价格及提高零部件的质量工作,努力提高供货水平。
  具体措施如下:第一,汽车零部件厂商应该加强自主创新或通过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进行技术突破与研发,不单单是按照整车厂的图纸进行生产,而是可以深入的介入整车开发和生产过程,同整车厂进行同步开发甚至超前开发,为整车厂推出的新车提供某一项完整功能部件或子系统,形成行业供应链中具有竞争力的一环。而整车厂则需加强与供应商的技术交流,强调供应商在产品设计生产中的早期参与,使采购活动形成双向选择的模式;第二,整车厂可通过施行VMI,使供应商掌握比较准确的需求信息,降低整车厂零部件采购的库存量,降低库存存置成本,加快资金周转,加快库存周转。
  3、采购全球化与本土化相结合。对我国的汽车企业而言,要做强我国的汽车工业、要构建世界级的供应链,就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世界级的零部件供应商。整车厂进行全球采购的标准是:产品质量好、技术水平高、价格低、货可直接到生产线上。值得指出的是:2001年之后,全球70%的汽车业公司都想到中国来采购。所以,中国在全球采购中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国内的整车厂来说,在实行全球采购中,在价格、功能、质量、服务相同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国内的配套厂,并大力扩大本土化采购的比例。本地化采购的优势是:可以缩短交货周期,满足频繁的小批量交货条件,具有价格优势和税收优惠,容易与供应商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实施采购全球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一个大前提就是国内各整车制造厂必须打破“地域经济”的怪圈,避免因为地方保护主义带来的资源不合理配置。
  4、集中采购与功能采购。企业应进行组织重组,一方面使企业组织扁平化,提高决策效率以及信息的透明度;另一方面设立公司集团采购部门负责整合各子公司的分散资源进行整合,进行集中采购,从而获得采购规模效益,降低进货成本和物流成本,获得主动权,减少重复资源的购置。在具体的采购过程中,企业应该从单一零部件产品采购转向系统的功能采购,从而可以减少交易成本,减少采购成本,同时功能采购也有助于采购物流活动的简化。
  5、零部件分类采购。整车厂在零部件采购的过程中面临零部件的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因此可以通过考虑零部件在整车结构中的作用、对整车生产及销售的影响程度等方面因素,对零部件进行分类。通过类似物资库存管理中的ABC分类法,提高采购效率,减少采购后期的库存,节约资金。
  四、结束语
  中国拥有一个潜在的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要是没有强大的汽车工业来获取这一市场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那将是十分可悲的。要形成中国强大的汽车工业,就必须优化汽车零部件采购活动,从整车生产的初始阶段就充分做好满足消费需求、参与市场竞争的科学合理的准备。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管理学院;指导老师唐立新)
主要参考文献:
[1]鞠松东,徐杰.采购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
[2]王文昭.汽车零部件采购又迎新挑战[J].2005.9.
[3]曾静.汽车零部件采购物流供应模式研究[J].公路与汽运,2006.12.
[4]张杰,蔡永江.汽车零部件采购管理的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0.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5137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