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27期/创业投资/正文

发布时间

2003/1/1

作者

-

浏览次数

1791 次

发明人守着专利“讨饭吃”

  引言:沧州市佟家花园小区的王黎,今年45岁,中学时他就喜欢发明,这些年先后申报和获得的专利有5项。但从1993年他获得第一项专利起,他的专利一项也没有卖出去,至今他还靠东奔西走承揽电气工程谋生。最近王黎来上海参加“奇思妙想”大赛,获得优胜奖。笔者有幸对其进行了采访,并对为何许多发明人守着专利“讨饭吃”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
  上海东方电视台有个展示人们异想天开的节目“奇思妙想”大赛,该节目面向全国的发明家、发明爱好者,请他们带着自己的作品到上海参加角逐。10月15日播出的那期节目中,来自河北的王黎参加了比赛,他带来的专利产品——三用折叠自行车最后获得了比赛的最高奖:优胜奖。他的这项发明早在1996年中国专利十年成就展上就获得过银奖。
  好专利找错了催生婆
  王黎是北京市人,上山下乡时落户到河北省沧州市。他从小喜欢制作小船模、小航模,参加工作后,发明创造的欲望丝毫没有降低。他总是细心留意生活中的种种不方便,然后再想办法解决它,一项项发明就这样完成了。
  1992年的时候,人们出门旅行的不便使他产生了发明一种多功能旅行车的灵感。他头脑中构思的旅行车需要满足旅行者全过程的需要,既可以作为自行车来行路,又可以变成手推车运货,还要能变成用来休息的座椅,而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可折叠易于携带。王黎的头脑被这种多功能旅行车占据了,白天琢磨晚上画图,几个月下来,图纸挂满了他那两居室的住房。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多功能旅行车终于有模有样。1993年,他申报了多功能旅行车的发明专利并获得了批准。
  在后来制作样品的过程中,他又对原设计作了多处改进。直到1996年,他把改进后定型的产品重新命名为——三用折叠自行车,并用这个名字再次申请并获得了专利。经过对市场需求的调查,王黎发现他的三用折叠自行车没有竞争对手,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他要把他的专利变成产品,投放市场创造效益了。
  王黎满怀希望地开始他的创业历程,他筹措了10万元钱在沧州创建了一家大鹏新技术有限公司,计划由三用折叠自行车起步,等几年后公司的实力壮大了,再把自己的其他几个专利产品推向市场。为了推销他的折叠自行车,他在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做了广告,产品新鲜实用,一经宣传马上引来了全国各地的客户,咨询电话接连不断,很快就签订了1000多辆的售车协议。
  王黎是白手起家,小打小闹生产个样品还可以,要批量生产投放市场,他没有这个设备和能力,必须找到一家生产厂才能把他的图纸变成产品。经过考察,他选定了天津市的一家自行车厂。有资金、有图纸、有销路、有生产厂,万事俱备了。一辆车有50多元的利润,1000多辆就是近6万元,而等待买车的客户还不少。王黎盘算着自己的利润和公司的发展。
  从没有做过生意的王黎,认为企业间的交往和他发明设计中用到的定理定律一样,只要签订了协议,X+Y=Z,一切都是板上钉钉的事。结果他错了。当他的客户千里迢迢来提预先订购的产品时,他才发现天津的生产厂没有按协议及时生产出全部产品,已经生产出的几百辆产品,烤漆、焊接质量不过关,结构尺寸方面也存在很大的误差。因为天津这家自行车厂的原因,使得王黎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给客户赔偿了不少违约金,王黎的信誉也大受损失,大鹏新技术有限公司也面临破产的危险。愤怒的王黎一纸诉状把天津的那家自行车厂告上了法庭。官司打了两年多,不知开了多少次庭,王黎最终胜诉了,但天津的那家自行车厂却倒闭了,法院判给他的经济赔偿没了着落。
  王黎告诉记者:那两年他什么也没有干,打官司太牵扯精力了。不过,那次事件也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咱搞发明行,搞市场营销真不行。”
  王黎的第一次创业除了把几百辆三用折叠自行车推向市场外,就是得到了这样一个教训。
  合作伙伴一直没找到
  知道了自己搞市场营销不行,王黎开始有意识地寻找合作伙伴。1996年,他带着自己的三用折叠自行车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中国专利十年成就展,展览会上许多人对他的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产品还获得了展览会银奖。但是,当时带到北京的样品是由天津的那家自行车厂生产的,质量不过关,许多有购买意向的人打消了购买的念头。
  1998年,王黎又带着自己的三用折叠自行车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国际自行车博览会。当时参加博览会的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生产商和发明者,这样的博览会给王黎提供了一个和国外同行相比较的机会。他发现,国外的同类产品偏重便携性,折叠起来后可以方便的放进汽车的后备箱中。而他的产品不但同样可以折叠起来放在汽车的后备箱中,而且还可以变成手推车和座椅,自己的产品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只是制作工艺和国外产品的差距不小。
  张家港的一家自行车合资企业在那次博览会上对他的产品感兴趣,但是他们不想购买这项专利,不想承担开发市场的风险,只想给他搞产品加工。这家自行车厂的设备工艺条件比天津那家工厂好得多,可是此时的王黎已经不是两年前的王黎了,经过那次艰难的创业,背上债务的他因缺少启动资金,使面临的机会失之交臂。
  10月15日,上海东方电视台的“奇思妙想大赛”节目一经播出,王黎一下子成了业界关注的人,这些天来自各地的咨询电话又让他充满了希望,也许这次他的三用折叠自行车真的可以批量生产投放市场。
  “讨饭”仍不忘发明
  第一次创业经历使王黎一贫如洗,虽然官司打胜了,但赔偿没有得到,他欠了一屁股债。为了生活,他受聘于石家庄市某公司作了电气工程师,40岁开始了打工生涯,他自己戏称“讨饭吃”。
  一次,在石家庄市和朋友们一起在饭馆吃饭,有人抽烟,小房间里很快就烟雾腾腾了,不抽烟的他打开了房门,但房门一开大家都觉得冷,当时王黎就灵机一动,想到如果把空气清新机装在饭桌正上方的吊灯上,直接把香烟烟雾抽上去,吸附掉,不就解决了不吸烟的人被动吸烟的难题了吗?
  顺着这个思路,他开始琢磨起吊灯来。吊灯的光源白炽灯、节能灯各有利弊,应该搭配一下;电风扇的风能利用率低,如果把空气清新机和吊灯组合起来,其出风口调节到正对着下面的客人的时候,就能起到高效率电风扇的作用;吊灯中还可以装上扩音器,给人最佳的音响效果......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王黎的又一项多功能灯的发明诞生了。他把这种集吊灯、吊扇、音箱、空气清新机组合在一起的多功能灯命名为“千禧灯”,并于2000年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了专利申请。
  还有一次,他在看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时,看到一种叫鹗的水鸟可以在水中起飞,鹗起飞的姿势给了他启发,水的阻力比空气的阻力大得多,水中的鹗要想起飞必须先使身体的大部分升出水面才能加速。由此他想到了快艇,如果利用空气动力学的原理让快艇的大部分升出水面,仅仅把动力部分留在水中,就可以大大提高快艇的效率。画图、做模型,他的“鹗式水陆两栖快艇”发明诞生了,1993年获得了国家专利,这项发明还获得了当年中国的爱迪生杯发明银奖。1996年布鲁塞尔世界发明博览会还给他发来邀请,因为经费不足而未能成行。
  除了这些,王黎的发明还有好几项。直流变压器1992年获得国家专利,多功能轮椅1996年获得国家专利。现在王黎对专利已经不感兴趣了,这么多年来他的专利没有给他带来一分钱的收益,而这些专利的维持费,每年就得交好几千元。后来还有其他的发明,王黎已经不想再申请专利了。
  专利如何走向市场
  王黎曾说,虽然我一项专利也没有卖出去,但我才有四种产品获得国家专利,在各种博览会上,我见到的获得十多项专利的大有人在,他们同样一项专利也没有卖出去,我们国家有多少好专利、好点子被浪费着呀。
  谁能让发明人不再守着专利讨饭吃呢?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专利技术市场化、产业化,除非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项目,政府不再直接操作,能让发明人不再讨饭的只有市场!
  记者也接触过一些身家百万、千万的老板,他们白手起家,一路拼搏,靠着敏锐的市场感觉、坚韧不拔的毅力取得了现在的成绩,这些老板中,锐意进取的大有人在,他们也为手中的资金找不到好的项目而发愁。
  为什么发明人和投资者没有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让专利技术走向市场呢?有关专家认为,这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
  其一,发明者的专利技术虽然实用性强,有市场需求。例如王黎的三用折叠自行车,产品的结构虽然精巧,发明人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才研制成功。但是别人照葫芦画瓢却不是什么难事,一旦把产品投放市场,谁能保证不被仿造?如果出现仿造,哪个部门能去执法查处呢?即便是由政府部门执法查处,这期间又要耗费多少时间和金钱呢?既然这样,还有哪家工厂愿意去掏钱买一项实际上得不到保护或者保护起来成本很高的技术呢?因此,厂家宁可加工生产,把风险都转嫁到发明者的头上,也不愿意出资购买专利。而发明者既没有资金设备,也缺乏市场运作的经验,专利技术产业化只能是空谈。
  其二,发明者的专利技术还停留在原理阶段,距离实际运用的路还太远。例如王黎的“鹗式水陆两栖快艇”,从原理上说是可行的,他也做出了外观模型。但是就像大家都知道飞机有翅膀就可以飞一样,他的水陆两栖快艇就像一个长翅膀的船。船体和翅膀的具体形状和尺寸是多少?是用铝作还是用钢材做?配多大功率的发动机?这些还都没有确定,而要确定这些技术参数,需要投入多少钱,几十万?几百万?没有人能说得清楚。所以,大家对这样的发明只是有兴趣,不会真正投资购买。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不但要靠人们的奇思妙想,靠发明家不懈的努力,而且还更要靠巨大利润的诱惑,只有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才有投资者义无返顾的支持发明家。现在,由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薄弱,导致投资者看不到投资专利技术的经济价值,从而阻碍了专利技术产业化之路。 (文/郑建卫)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0440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