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泓泓海域,千帆竞发。谁能在这辽阔的海疆,搏击风浪,驰骋千里,勇立潮头呢?
丰南区小集镇领导以超前的眼光,发展壮大了这样一个乡镇企业——丰南宏利钢铁企业集团公司。集团总资产已由1996年创建之初的1.35亿元,发展到现在约2.65亿元;从业人数也由1300人增加到2100人;2000年实现产钢23万吨,创产值7.3亿元,利税6326万元,成为全镇经济的重要支柱。
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为宏利集团赢得了多项荣誉,被河北省乡镇企业局评为“质量效益型企业”,省农行誉为“AAA信用企业”,连续几年被唐山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唐山市农行“AAA信用企业”,唐山市政府誉为“冶金行业四大金刚之一”,“丰南区人民政府文明单位”,丰南区国税局授予“纳税先进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型二档乡镇企业”。
这里,脚踏实地用智慧和汗水去繁衍财富。
这里,用“滚雪球”的方式去开拓创业。
这里,是小集镇人创业和奉献的一个缩影。
企业的发展壮大,谁也不会忘记土生土长的实干家,一个朴实而优秀的公司带头人,宏利集团公司总经理郑富生。
长河奔腾,永无尽头。人生和事业的长河里载着两种人生,一种是虚度年华,一种是建功立业。后者就是在实实在在的创业循环里感受生活的幸福,证实生命的价值和尊严。郑经理就属于这人。
郑富生是沙河畔长大的憨厚朴实的农民。他不善言谈,更不善外交辞令,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实干家,一个能指挥众人创业的企业家。他中等个头,长得慈祥温和,谈话像拉家常,一见如故。一双沉稳而睿智的双眼,给人一种内在的力量,执著、追求、拼搏、创业,使44岁的他时常处于亢奋向上、不达目标不罢休的精神状态。
他从农田里走来,朴实的像一株禾苗;他从机声轰鸣的轧钢车间走来,走得脚步强劲;他凭着自己的智慧,义无返顾地闯进了经济大世界。
郑富生热爱自己的家乡,眷恋着这片热土,他几乎把全部的智慧、全部的青春和全部的情感都倾注在这片热土上。1985前两年,受市场需求的牵动,丰南小集镇相继投资7000多万元,先后上了十几家小钢铁企业。市场风云千变万化,随着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小钢铁很快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随之而来的是,各地钢铁企业展开了激烈的竞价销售,甚至亏本销售。面对这种严峻形势,郑富生审时度势,果断提议镇领导组建宏利集团,避免各企业之间卷入相互残杀的恶性竞争,使身单力寡的小钢铁企业走上联合竞争、集约经营、良性循环的轨道。集团成立后,首先在集团内部实行“上合下分、外统内分”的战略决策,在经营管理方面,集团对各分厂统一指导,具体经营上各分厂单独运作,对外统称一家,形成一个拳头。集团公司对分厂科长以上干部具有人事任免权,对原燃料和产品等有定价权,有一定的财务审批权。根据集团的要求和分厂的实际情况,进行人员调配,安排生产项目,各分厂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确保各分厂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运作,整体优势明显增强。一是扩大了小轧钢企业总体规模,增强了综合实力。使各厂发挥自己的优势,达到信息交流,各个突破。实现了数额大的合同由集团公司协调分配,不但能承接大宗业务,而且还能保证按期按质完成。二是达到了企业间的优势互补。无论从企业设备、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以强带弱,以大带小,共同发展,给企业注入了生命力。三是在业务中避免了相互撞车。争抢业务、相互拆台的不良倾向得到有效扼制,使竞争有了规模,有了实力。
正确做出经营决策,搞好市场定位,不断拓宽销售市场,就是要在调整发展的市场经济中掌握时代信息。郑富生根据自己多年来搞企业的经验,认为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企业,关键是如何搞好产品和市场定位。作为没有规模的小轧钢,都存在着工艺低、设备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的先天不足,要在夹缝中生存,必须避开与中型钢铁企业正面冲突,寻找大企业不愿生产,但市场需求量大的民用建筑材料,走“不求大中小,但求小中大,小规模、大群体之路。”坚持信誉至上,以诚相待,赢得用户。本着这个方向,他们采取四个措施:严格执行合同价格,确保交货时间,足斤足两,跟踪服务。做到产、购、运一条龙服务,坚持诚信的经营理念,诚信做人,重合同、守信用,使宏利集团在用户心中筑起信誉金牌。
依靠科技,瞄准技改,调整产品结构,公司始终把这项工作放在首位来抓。早在1997年,集团公司就实现了轧钢加热炉窖的改造,投资150万元新上燃煤机7台,使骨干企业的加热炉窖全部改造,不仅环保达到了国家标准,还降低了燃料消耗,增加了钢产量,提高了轧钢质量,使每吨钢降低成本近20元,全集团年增效300万元。2000年又投入1500万元,新上了179平米的炼铁高炉一座,年可生产生铁10万吨;投入700万元,新上了专门用于出口的农具辊锻生产线,年可生产300万件各种型号出口农具;投入3000万元,实施20万吨棒材连轧生产线建设。这样,有力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管理也是一门艺术。郑富生在企业管理中,结合企业实际,重点卡两头,抓中间,把好供销关口。所谓“卡两头”,就是卡死原燃料和辅助材料的进厂关。集团确定最高采购价,同时,严格质量和数量销售关。集团集体研究最低销售价,任何人无权降低和赊销产品。“抓中间”,就是在生产全过程中跟踪质量控制点。
不断查找原因,制定措施,努力降低成本。组织有关人员,每月进行一次成本分析会,分析成本升高和降低原因及影响因素,并定出措施加以控制,堵塞跑、冒、滴、漏,在生产中保证成本不断降低,使效益不断提高。2001年轧钢总成本比2000年每吨下降6.25元,增加经济效益140万元。
古人云:“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郑富生把这一论点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在领导班子中,大胆使用年轻有为的管理人才,集思广益,发挥年轻人的特长,团结一致,带领集团员工不断开拓创新,使企业效益一年一个新台阶。
在科长以上干部选拔中,实行公开招考,竞争上岗,择优录用。为使企业发展有后劲,大胆从人才市场中重金引进各项专业技术人才,并与各大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关系。为使职工掌握一门技术,企业制订了培训计划,进行多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并经常组织技术岗位人员到友联单位及大中型企业学习取经,增长知识,提高技术水平。生产中,根据实际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生产车间班组。为发挥每个职工的积极性,及时表彰先进,督促后进,使企业涌现出不少技术能手和模范标兵。
在改革中发展,创业无止境。郑富生这位默默奉献的实干家,已和钢铁结了缘,岁月在他脸上虽刻下了皱纹,但事业的成功,又使他更加年轻,更加充满活力。他被评为丰南区劳动模范,乡镇企业家,这是时代对有贡献人的奖赏,也是对他再创业征程上的鼓舞和促进。他将更加努力地在钢铁市场中施展自己的才智,敢于竞争,开拓创业,在风雨急骤的经济大潮中显示自己的真正价值,为小集镇人民造福,为社会做贡献。(文/本刊记者李友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