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28期/经济视线/正文

发布时间

2003/1/13

作者

-

浏览次数

4036 次

解读“莱卡皮革旋风”
  
  作者简介:汤学礼,男,1968年4月21日生,山东省烟台市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自由撰稿人。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大众日报及美国侨报、欧洲时报、香港大公报等海内外主流中文报刊发表作品百余万字。曾获1994年度山东新闻奖、1994年度山东省对外传播奖和第八届中国经济新闻奖。以深度经济报道和社会纪实类作品见长。
  2002年9月19日,上海广大国际酒店会议厅。美国杜邦公司与烟台全杰皮革高科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莱卡皮革新产品展示会,成为2002年中国皮革工业展上一个亮点。杜邦与全杰皮革高科联手打造的莱卡皮革吸引了全球时尚界的目光。莱卡皮革以其耐水洗与超弹性、服贴性、随动性,完美体现女性曲线和高贵气质,而成为引领全球时装消费时尚的新型面料。一股强劲的“莱卡皮革旋风”将迅速席卷全球。
  美国杜邦作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工业巨子,何以看好全杰皮革高科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民营科技企业?而全杰皮革高科又如何能与美国杜邦联手打造引领全球消费时尚的莱卡皮革面料?带着一连串的疑惑和感叹,记者在第一时间采访了美国杜邦莱卡项目全球总裁杰夫·特奈尔先生、烟台全杰皮革高科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王全杰教授及业内有关专家。
  解读之一:莱卡皮革诞生的机缘——来自杜邦的困惑。杜邦耗费5年时间致力于莱卡皮革面料的开发,却迟迟找不到答案。
  成立于1802年的美国杜邦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化工与化纤企业,产品畅销全球。只需稍微留意一下,合成橡胶、氟里昂、X光胶片、特富龙、尼龙、涤纶、莱卡,杜邦产品几乎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拥有数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杜邦公司产品研发能力更是惊人,每年都有新发明。上世纪中叶,杜邦公司发明并于70年代实现工业化的以莱卡(lycra)为商标的氨纶高弹力纤维更是长期称雄于世。莱卡高弹力丝主要用做女装的紧身衣、运动衣、游泳衣及连裤丝袜。到上世纪90年代,莱卡衣着已成为全球高档和时尚消费的象征。2001年“莱卡”商标再次被评为世界10大著名服饰商标之一。
  杜邦的第三个世纪目标就是保持新鲜感,继续为人们的“衣食住行”创造科学奇迹。然而杜邦有它自己的诸多困惑。杜邦莱卡项目面临的重大难题就是如何推出莱卡皮革服装面料。为此,杜邦的科学家进行了长期艰苦的努力。莱卡纤维虽然具有优越的回弹性及超高的抗张强度和抗撕裂强度,但不具备吸湿排湿性,大大限制了莱卡的使用范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杜邦相继开发了“莱卡+棉”、“莱卡+毛”面料,并风靡一时。在时装界,只有皮革最为尊贵和显档次,然而皮革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弹性,不能水洗。没有弹性不能体现展示曲线和动感,也就不能受到时尚界特别是时尚女性的青睐。从1995年起,杜邦公司即开始寻求莱卡纤维与皮革相结合的途径,开发出能与皮革胶原蛋白相容的莱卡纤维及助剂,于1999年与意大利和巴西两家皮革厂合作开发出用于制作鞋面的莱卡皮革复合材料(leather with lycra),并已制成皮鞋,畅销欧美国家,但用做服装面料的莱卡皮革没能问世。出于无奈,杜邦公司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以期解决这一问题,却始终没有找到答案。
  2001年初,杜邦公司在全球推出莱卡项目“最佳合作伙伴”计划后,将解决这一难题的目光盯上了世界第一皮革大国——中国,力求在这里找到答案。杜邦莱卡项目全球总裁杰夫·特耐尔先生在中国选择合作厂家时,经过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和严格筛选,最终烟台全杰皮革高科有限公司在国内众多的大型皮革公司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杜邦惟一合作伙伴。
  解读之二:杜邦看上了全杰皮革高科什么?杜邦莱卡项目全球项目总裁杰夫·特奈尔先生说:“全杰皮革高科是杜邦遇到的最具技术潜力和发展潜力的公司之一。”
  全杰皮革高科有限公司是一家只有200多人的民营科技企业。杜邦何以看上全杰?2002年9月20日,记者在烟台金海湾大酒店采访了杜邦莱卡项目全球总裁杰夫·特奈尔先生。他说,杜邦看重的是全杰皮革高科在行业内所拥有的美誉度和信誉度,看重其拥有的20多项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成熟先进科研成果,更看重其董事长兼首席专家王全杰这位世界制革领域的一流科学家。
  杜邦公司最为看中的就是全杰皮革高科一流的科研成果。莱卡纤维本身就属于高科技材料,制造莱卡服装革所用的皮革必须有良好的耐洗性能、延伸率,且必须是超薄型的(厚度必须低于0.35mm)。烟台皮革研究所先后共取得了28项皮革科研技术,其中与研制弹性皮革有关的技术有:二层革移膜涂饰技术(获轻工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耐水洗服装革技术(于1997年就已制出),1999年又制出厚度低于0.4mm的超薄型内衣服装革,并于2001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三项技术正好与杜邦公司所要求的相吻合,为莱卡服装革的成功研制和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全杰皮革高科有着高素质的科研技术人才队伍和较强的后续科研开发能力。全杰皮革高科有限公司极其重视新产品的投入和开发。目前,公司已形成了由国内顶尖专家领航、各类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做后盾的高科技研发队伍。这些都为莱卡服装革在全杰皮革高科的诞生提供了可能。
  尤其是2001年以来,全杰高科有限公司又提出了向高新化、规范化和投资主体国际化发展的目标。刘明君总经理多次赴美国、瑞士与杜邦公司洽谈莱卡项目,最终赢得了杜邦公司的信任。于是双方开始着手高弹纤维技术与全杰制革技术嫁接,联手开发莱卡皮革。
  解读之三:美国杜邦看上全杰,还源于纽约时报的特别关注。全杰这家拥有全球一流皮革制造技术的民营科技企业,长期受困于科研经费短缺,至今仍没有做大。其遭遇的尴尬,或许才是其与杜邦合作的主因。
  要解读莱卡旋风,不能不讲到曾受到江泽民同志两度接见的全杰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中国科技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王全杰教授,不能不讲王全杰与世界著名报业媒体——《纽约时报》的特殊姻缘。最早关注王全杰的媒体就是纽约时报。至今,全杰高科有限公司还拥有一间与纽约时报记者克利·斯多夫共同投资兴办的皮衣生产厂。
  王全杰,1950年11月生于河南新乡黄河岸边一个农民家庭,自幼父母双亡,饱受艰难,从半耕半读的小学,一直读到国家重点大学,并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成为大学皮革专业教师。1983年王全杰走下大学讲台,受聘担任烟台皮革工业公司副经理。作为烟台地区惟一念过大学皮革专业的技术人员,王全杰带领制革公司的技术人员在简陋的条件下,开始了一个又一个科技攻关。1985年4月,王全杰在公司内筹建了烟台市皮革工业研究所并兼任所长。   
  1992年,王全杰辞去了公职,带领技术人员以6万元起家,创办了民营的烟台皮革研究所,迈出了他人生旅途重要的一步。王全杰先后取得20多项科研成果,其中获部级省级科技进步奖7项。他主持研究的“面粗质次猪皮制革新技术”攻克了白湿皮工艺蛋白质可逆变性的世界性难题,为山东省夺得了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王全杰主持的烟台市皮革研究所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制革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王全杰非常重视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最近8年中,跑遍了20多个省的300多家工厂,正式受让其技术的96家企业累计新增产值32.4亿元,税利5.8亿元,出口创汇2.3亿美元,成为我国皮革行业推广面积最大的技术成果。
  王全杰也因此获得了诸多桂冠:山东省十大青年科技名人、国家科技攻关先进工作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等。因其特殊的贡献,王全杰两次受到江泽民同志亲切接见,称赞他“为国家、为人民,做了件大好事!”
  王全杰在皮革深加工领域的巨大成就,也同样引起了美国《纽约时报》等海外媒体的特别关注。1993年5月,也就是在王全杰获得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后的第三年,《纽约时报》记者克利·斯多夫专程来华采访了他。纽约时报在1993年和1994年分别以《介绍一位中国民间科学家》、《中国的皮革专家王全杰》为题目对王全杰的事迹作了长篇报道,并因此与美国记者克利·斯多夫结下了深厚友谊。王全杰开办的烟台市皮革研究所是民营科研机构,科研经费严重不足。克利·斯多夫个人出资8万美元与王全杰合资成立了烟台蒙特皮衣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皮衣,以企业盈利支持王全杰的科研事业。十年来,王全杰主持的科研项目经费投入高达400万元,全靠自筹。这400万元中,除300万元的技术转让费外,靠得几乎全是所办企业的利润补贴。
  杜邦与全杰高科结盟,有人说是与纽约时报的报道有关,具体难以考证。记者向王全杰教授本人求证时,也未得到肯定答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王全杰在世界皮革界的巨大影响,肯定起到了某种推动作用。1995年初,澳大利亚驻华大使MICHHAEL.LIGHTOMER先生率领使馆主要官员到全杰高科考察,并力邀王全杰赴澳发展。对此,有着强烈爱国心的王全杰教授婉言谢绝。王全杰教授受跨国公司资助曾在著名的德国拜耳做过访问学者,并与美国的诺拉、日本的蒂原获原长一等已故世界著名皮革大师相知甚深。
  解读之四:全杰与杜邦如何打造莱卡皮革?中美专家联手,资本与技术结合,倾力打造时尚。
  杜邦与全杰皮革联手开发的莱卡皮革项目起步于2001年初。杜邦公司获悉全杰高科拥有耐水洗服装革超薄剖层的技术后,先后两次派员来烟台考察,不但看中了全杰皮革高科现有技术和持续研发能力,而且对公司民营机制和实行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的法人治理模式表示了极大兴趣。经过多次互访、商洽,于2002年4月,杜邦公司与全杰高科正式签定了合作开发莱卡超弹性服装革的协议。杜邦公司授予全杰公司亚洲唯一的莱卡皮革生产权,并投入4000万美元用于市场开发。
  从2002年春天开始,试验进入了关键阶段。在杜邦公司专家Pedro.M.Conte先生的帮助下,全杰皮革高科密切合作、协同作战。以项目负责人王全杰为代表的一大批科研技术人员,更是夜以继日地奋斗在生产现场,及时处理技术问题。莱卡皮革技术属于国际尖端技术,全杰的科研人员为了解决莱卡皮革技术中复合后复鞣、中和、染色等技术难题,翻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呕心沥血,群策群力,经过78个方案的对比实验,一年多的艰苦探索,于2002年7月,研制出了世界第一张用于服装的莱卡皮革,载荷延伸率(10N)≥40%,瞬时回弹≥92%,撕裂强度≥15N,剥离强度≥10N。杜邦公司专家Pedro.M.Conte先生看了样品后,由衷的赞叹道:“第一批试样就达到这样高的水平,简直不可思议!”
  解读之五:掀起全球消费时尚,莱卡皮革就这么神奇!莱卡皮革到底能走多远?
  莱卡皮革推出后,迅速受到市场的强力追捧。日本、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新加坡等国际著名服装厂商及庄子、应大、康奈、森达、金猴、孚德等国内著名皮衣巨头纷纷预约订货。美国一家皮革厂商看了莱卡皮衣样品后,连声说“难得,真是难得!”日本东丽国际株式会社社长谷川健史先生对莱卡皮革样品爱不释手,要求尽快订货。著名服装设计师武学伟先生由衷地说:“这正是我要找的皮革面料,盼了多年,终于出来了。皮革有了弹性,给我们设计师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皮衣时装将因此产生一个质的飞跃,真是太感谢了!”
  莱卡皮革何以受到如此欢迎?莱卡皮革是全杰皮革公司首席科学家王全杰教授研制的耐水洗服装革(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与美国杜邦公司的超弹力纤维——莱卡,采用超薄剖层、渗透复合等技术嫁接产生的高科技产品。杜邦公司为此申请了全球专利。莱卡皮革既有透气吸汗的卫生性能,又可随便折叠,穿起来仍然有型有款,无褶无皱,能与身体部位紧密贴合,显出人体的曲线美。无论制衣制鞋,莱卡皮革都最讨时尚女性欢心。一位国际流行趋势专家认为,莱卡皮革是21世纪的一项革命性技术。

作者声明:此文未经作者书面同意,谢绝转载、转发或网摘,否则依法追究责任。(文/汤学礼)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5165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