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81期/财会/审计/正文

发布时间

2009/11/2

作者

□文/黄国洁 凌 飞

浏览次数

1933 次

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
  公允价值的运用在我国经历了三个时期:1997~2000年为引入阶段;2000~2005年为回避阶段;而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其中和旧准则的一个重要区别便是对计量属性的重大调整,不再把历史成本作为基础计量属性,全面引入公允价值和现值等相关计量属性。即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及其非货币性交易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意味着公允价值的运用在我国进入了第三个时期,即重新提倡阶段。那么,在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又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一、公允价值的概念
  (一)国外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95年6月发布的第32号国际会计准则中,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地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结算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2000年2月发布的第7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将其定义为:“在交易双方自愿的前提下(即排除强迫或清算的情况),当前资产(或负债)的购置(或发生)或出售(或清偿)金额。”金融工具联合工作组在2000年12月发布的《准则草案和结论依据—金融工具及类似项目的会计处理》征求意见稿中,金融工具联合工作组对公允价值下了一个与现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不同的新定义:“公允价值是指,在计量日,由正常的商业考虑推动的、按照公平交易出售一项资产时企业应收到的、或解除一项负债时企业应付出的价格的估计。”
  (二)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我国对公允价值的相关研究始于1995年前后,主要集中在公允价值的意义及其在会计中的某些应用方面。黄世忠、葛家澍、杜兴强、常勋、潘立新、谢诗芬等著名教授和学者都对公允价值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以及运用的情况下,财政部在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把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二、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运用的基础
  由于我国会计环境存在着很多客观限制条件,导致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必然会遇到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从长远来看,新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还是有其客观基础的。
  (一)公允价值运用的理论基础
  1、会计目标的变更。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渐发展和股权结构的日益分散,投资者的观念开始发生变化,信息使用者对资产盈利能力的关注逐步加重,使得会计目标从“受托责任观”逐渐转变为“决策有用观”。“决策有用观”关注信息的相关性,特别是通货膨胀,衍生金融工具和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得人们要求资产计量的结果应当有利于预测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于是公允价值(现值)便成为一种选择。
  2、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这样的客观事实,决定了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必然要受到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冲击,我国目前应以相关性作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考虑。因此,相关性较强的公允价值应成为资产计价的主要计量属性。
  3、信息观与计量观的改变。公允价值的决策价值明显优于历史成本。很多资产特别是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购买时间和历史成本都不会影响后续计量,只有报告日的市场条件、债务人的信誉等因素才会影响公允价值。再加上公允价值不受资产或负债持有人及其持有目的等因素的影响,可避免资产或负债计量中一些武断的标准并减少管理当局操纵会计数字的空间。但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却会使相同的金融资产变得不同,使不同的金融资产变得相同,甚至会误导决策。由于公允价值是市场的无偏定价,所以同一会计主体各个会计期间以及不同会计主体间,计量技术都是一致的,使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大大增强。
  很多信息观学者认为有效市场上的投资者有能力获取和分析所有有关的信息,会计师没有必要去帮助他们;不需要改变计量属性,只需通过充分披露补充信息就可以提高历史成本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然而,随着环境的变化,会计信息因不能充分及时地反映企业价值而日益受到各界的批评,尤其在资本市场发生大量公司失败的时候。因此,现行的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的财务报告满足不了大多数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信息的有用含量较低。
  (二)公允价值运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提高信息的公允性。公允价值的最大特征就是市场交易的公平性,其本质就是市场对计量客体价值的确定。由于它是理智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的交易价格,它的确定不在于其交易业务是否发生,而在于双方的一致同意,因此,公允价值适合于对金融工具、尤其是期货、期权、远期合约的计量。这是因为这些金融工具历史成本难以取得,从而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很难对其计量,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却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2、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公司资产或负债的历史成本往往是一系列客观的数据,这些数据即使在资产或负债的取得日是相等的,但其现值仍会随着时间以及市场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使得其缺乏相关性。而公允价值是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尽管它受多种经济因素的影响,但会计信息使用者在现时使用按公允价值计量得出的信息与现时或未来的经济决策却是相关的。
  3、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如果会计核算不能及时进行,会计信息不能及时提供,就无助于经济决策。而公允价值是基于市场信息的一种评价,随着市场的变化,公允价值也处在变化中,与此相适应,资产的入账价值也需要根据公允价值的变动进行调整。因此,公允价值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对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权利、义务进行确认和计量。
  4、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动态的会计信息。资产价值是随着时间流逝而变动的,不会一直稳定在最初的交易价格基础上。因此,在账面上对资产价值的记录就必须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即在会计计量上必须动态地对这种变动进行记录,坚持过程反映。而公允价值恰好可以做到这一点。
  三、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范围
  新会计准则中的38个具体会计准则中涉及会计要素计量的有30个。在这30个涉及会计要素计量的准则中有17个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改变了旧会计准则中的几乎没有运用到的情况。而在以下几种资产的影响最大:
  (一)金融工具。现代金融的复杂性和会计准则的严密与复杂使得金融企业会计准则与其他会计准则相比,显得更加复杂。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能够更好地反映市场因素、时间因素,从而更准确地计量各类金融资产和负债。例如,企业为充分利用闲置资金、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企业作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如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等。
  (二) “投资性房地产”。对于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处理可以采用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但以成本模式为主导。如有活跃市场,能确定公允价值并能可靠计量,也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三)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包括吸收合并和控股合并。可能存在双方认可的公允价值,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从实证看,被并企业的总资产在评估后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减,而权益结合法在账面上不体现这些增减,没有计算合并产生的商誉等无形资产。
  (四)债务重组。新会计准则中的债务重组准则改变了以往的“一刀切”,将由于债权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但规定限制条件),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如果抵债物资没有活跃的交易市场,可以通过评估确定其公允价值,如果双方是非关联方,双方的协商作价也可视为公允价值。
  (五)非货币性交易。修订后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改变按照交易的账面价值入账的方法,引入公允价值和评估作价作为入账基础,如没有活跃市场,则非关联的交易双方在无第三方干预的情况下协商作价,也可视为公允价值。
  (六)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影响
  1、成本法下:新准则规定,在对非同一控制下取得的子公司采取成本法核算时,按上述方法确定初始成本后,投资方对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投资方对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2、权益法下:新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不进行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也就是说,新准则取消了股权投资差额的核算。
  四、公允价值是否应该为“利润操纵”买单
  虽然公允价值有很多作用,但是对公允价值质疑也从未停止,主要表现为:①公允价值是通过市场确认的,由于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有的会计要素或会计事项可以确认或寻找相类似的市场交易价格,有的却无法寻找而只能估计,尤其对于长期性的应收应付之类的项目,在市场环境的预知性上则更难以把握。于是许多人认为它缺乏可靠性和可验证性;②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操作难度大,有许多会计要素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可供参考的价格,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货币的时间价值等等都是不确定的;③公允价值的波动性,由于市场交易具有可直接确认、或可观察、或只能估计等多种情况,因而市场价格会随市场交易情况的变化而变动。由于使用不断变动的基准,收益表会出现不恰当的波动。
  于是,很多人认为,正是由于公允价值存在以上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所以“公允价值”极有可能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使“公允价值”难达公允。例如,有些上市公司以高于公允价值的价格将产品或劳务销售给关联企业,而以低于公允价值的价格购入产品或劳务;或者将不良资产以高价剥离给母公司,母公司则将优质资产以低价注入到上市公司。这样,上市公司很容易就提高了账面利润。
  那么,公允价值就因为如此失去了可靠性和客观性了吗?公允价值就应该为此买单吗?我们认为,公允价值确实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但是如果为此就把原因全归结为公允价值这个计量属性本身是不符实际情况的。
  (一)对于“波动性质疑”的反驳。价格是市场参与者根据所获得的信息作出的理性预期。由于不断会获得新的信息,预期会不断变化,所以波动性作为金融工具价格的基本属性,会计人员只能如实记录,既没有资格怀疑交易价格的合理性,也没有资格在财务报告中使其平滑化。当然,披露这种波动性也是很有必要的。那么这就意味着即使提供的波动性信息也是客观的。
  (二)对于“可靠性”质疑的反驳。实际上,相对于历史成本计量而言,公允价值只是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价格变化对某些会计要素特有的利得和损失进行表内确认和计量,并没有否认历史成本会计下初始交易所形成的账面价值,仍符合可靠性原则。在实际运用中,只要根据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实际需求,选择合理的计量基础和计量方式,并配合充分的辅助资料,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就能很好地体现。
  (三)对于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反驳。导致利润操纵问题的并非公允价值本身,而在于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和运用。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计量观念,在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同时,也可能因人为的误用导致会计信息更大的扭曲,而这主要取决于企业的治理结构与社会的诚信水平。另外,与国际准则相比,我国新准则对公允价值的采用其实是很谨慎的。例如,《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就明确规定,只有当该投资性房地产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并能对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时,才可以运用公允价值对其进行计量。可见,只要严格遵守准则,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并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那么公允价值一定可以名副其实。
  五、如何克服其局限性
  (一)建立公允价值的市场信息平台。公允价值在新会计中运用的最大问题在于其计量。公允价值的取值来源无疑来自于可比照的市场价格,不论市场价格来源如何,都被认为是对资产公允价值最好的反映,所以一个完整的市场价格体系是实行公允价值的重要前提。为更好地运用公允价值,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市场信息平台,构建数据库系统,提供充分完全的要素市场信息,反映市场行情的瞬息变化,从而有效防止公允价值的滥用。
  (二)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管。由于公允价值是把双刃剑,所以公允价值需要一系列的制度保障,投资者应加强监管。对于实行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投资者应要求充分披露其证据的充分性。因此,除了完善市场的法规监管以外,投资者还可以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其进行验证,鉴定公允价值的合理性。
  (三)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执业能力,培育高素质从业队伍。会计准则的实施则是“人”的问题,尤其是公允价值的取得更多依赖个体的职业操守和主观判断。因此,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执业能力,培育高素质从业队伍,是一项有效保障会计信息可靠和相关的系统工程。
  (四)逐步健全和完善市场机制,使市场更加活跃。在一个活跃的市场条件下,由于交易活跃与不存在私人信息,因而各种资产或负债的市价就能很好地反映出其真实价值,这种真实的价值即完全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所以,在市场经济逐步建立与完善的进程中,必须建立和健全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市场体制,通过市场条件来使会计人员很容易地获得按公允价值定义所需的各种具体计量属性,从而在会计外部环境上创造一个有利于公允价值全面推广的外部条件。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于永生.公允价值会计理论比较研究[J].财会研究,2005.6.
[2]常勋.公允价值计量研究[J].财会月刊,2004.1.
[3]任世驰,陈炳辉.公允价值会计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1.
[4]李维清.辩证地审视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J].统计与决策,2005.4.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47053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