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81期/公共/财政/正文

发布时间

2009/11/2

作者

□文/虞晓丽

浏览次数

1853 次

义乌新农村社区发展概述
  提要 本文在总结社区及农村社区概念及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四种主要模式,而义乌市农村社区建设将按其中的空间整合模式尝试发展。接着阐述了义乌市农村社区建设的历程、发展现状和具体特色并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应注意的一些宏观要点。
关键词:义乌市;农村;社区;空间整合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一、农村社区建设模式
  (一)社区及农村社区
  1、社区及特征。社区的基本特征是有一定的地理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并有较为密切的社会交往。村庄、小城镇、街道邻里、城市的市区和郊区、大都市这些规模不等的单位都可被看作是社区。1917年英国社会学家R•麦基弗出版了《社区:一种社会学的研究》一书,他认为社区必须建立在成员的共同利益之上,社区的主要特征是共同的善或公共利益,社区不是简单的个人利益的集合,因此需要一种组织作为载体,这种组织可以小到家庭,大到国家。社区相关理论的研究论证了社区具有同质利益认同、异质利益协调和多维、多向利益之间整合的功能。
  2、农村社区的特征。农村社区具有区别于城市社区的自身特点,主要是指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人口为主,人口密度和人口规模相对较小的社区,其具有人口密度低、同质性强、流动性强、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受传统势力影响较大,社区成员血缘关系浓厚等特点。我国农村社区的产生是社会变迁、制度创新和组织变革的内在需要,是和谐社会发展、社会利益协调的内生变量,它具有公益性、志愿性、民间性、组织性特点,这些特点契合了转型社会下对农村社会利益协调的需要。
  (二)我国农村社区建设模式
  1、被动建设模式。农村社区被动建设模式主要是指城市在城市化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城市“包围”了一部分农村后,对乡镇直接改成街道办事处或“城中村”村委会直接改成居委会的社区模式。典型的例子是深圳,目前深圳已是一个没有镇和村的城市,全面撤销了镇政府成立街道办事处,撤销村委会成立居委会,使城市社区管理模式迅速覆盖全市。
  2、经济推动模式。经济推动模式就是经济强村建设社区的模式。如江苏的华西村、山东的岜山村和河南的京华村、龙堂村等由于兴办村级企业使村落具有了城市单位和新社区自治的色彩。
  3、空间整合模式。空间整合模式就是将空间分散的行政村进行集中规划建设的行政村社区模式。自2003年以来,浙江省实施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而义乌市农村社区建设将按其中的空间整合模式尝试发展。浙江省按照“合并小型村、缩减自然村、拆除空心村、改造城中村、搬迁高山村、保护文化村”的要求和县域村庄布局规划,采取拆迁新建、合并组建、移民迁建、保护复建、整理改建等多种类型和宅基地整理置换的途径,积极稳妥地推进乡村撤并,促进了村庄布局规划的实施和中心村建设,并以中心村为载体,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和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加快新农村社区建设。
  4、自治模式。自治模式就是村民自治体制下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该模式的典型如:湖北省秭归县杨林桥镇各行政村按照“地域接近、产业趋同、利益共享、规模适度”的原则,建立了“村委会—社区理事会—互助组—基本农户”这一新型农村社区自治组织而实行的村小组社区自治模式。湖南农村社区建设实验的基本模式是“一村一社区”,即把农村社区建在村上,实行村委会和农村社区合二而一,将原“村民委员会”改为“社区村民委员会”。
  二、义乌市农村社区建设特色
  (一)农村社区发展历程。回顾义乌市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历程,可总结出义乌市新农村建设是一个从摸索、引导、规范到提升的过程。具体可以从市政府发布的文件看出:①摸索阶段。1999年市政府出台的义政[1999]116号文件旨在鼓励旧村改造,是义乌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初步阶段;②引导阶段。2001年市政府出台的义政[2001]113号文件,从规划管理到用地审批等方面都作了详细规定;③规范阶段。2006年义乌市政府出台的义政[2006]55号文件旨在推进和规范新农村住房建设;④提升阶段。2009年义乌市正在调研出台新的政策,着重突出特色,全面提升农村社区建设档次。
  (二)农村社区发展现状。截至2009年初,义乌市新农村社区建设成果显著。在城区4个街道中,组建了98个社区,其中38个已完成建设。依据农村社区空间整合的模式进行建设,如北苑街道的凌云社区就是由游览亭、塘坦、后明塘、青溪、杨街六个村整体搬离原有的空间点形成一个新的集聚中心,社区常住户数1,828户,人口5,025人,总用地面积1,185亩,社区总用地由街道统一征用、统一规划、分村实施。社区内公共配套设施共建共享,如菜市场、卫生站、幼儿园、文化活动中心等。
  (三)农村社区发展特色
  1、功能分区。《义乌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中确立农村社区建设总体思路为:“四个区、三步走、二十年、一体化”。四个区:即在“一体两翼”规划基础上,把义乌整个市域划分为主城区、副城区、城郊区和远郊区等四个区。通过科学布局和整合改造,把主城区、副城区内的村庄建设成为城市社区;把城郊区内的村庄,建设成为农村新社区;远郊区内的村庄,全部实施异地奔小康工程,融入就近的城市社区和农村新社区。
  2、分步实施。分步实施,即分三步实施。第一步到2005年,完成全市社区布局规划编制和村庄改造试点工作,启动主城区1/2“城中村”改造和远郊区全部村庄异地奔小康工程;主城区城市框架和副城区主干道路框架基本形成;第二步到2010年,基本完成主城区“城中村”改造,完成副城区1/3村庄改造、城郊区1/4村庄改造和远郊区异地奔小康工程;各分区内的道路、给排水、供电、通信、环卫、绿化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第三步到2020年,完成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发展任务,市域共享现代文明。
  3、空间集约。义乌市在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坚持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创新改造安置的方式,加快农村社区建设的价值与步伐。如,在主城区内按照城市建设理念和城市社区的标准,建设以高层公寓建设和水平套房为主,该理念在稠城街道田畈村开展试点工作,常规的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方案需占地4.7万平方米,而按现在的集约型思路,仅需2.7万平方米就够用了,节约用地57.4%;在副城区内农村社区建设实行生活区和生产、经营区相分离的改造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城郊区按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占地面积较大的空心村进行改造和村庄整治建设,如对连片危房、旧房、空房进行整合,保留农村特有风貌的同时建设多层水平套房,使其就近融入城镇和工业园区。
  (四)农村社区建设成效显著。1、基础设施实现共享,方便社区居民,如道路、给排水、供电、通信、环卫、绿化等基础设施实现社区资源共享。2、建设档次和品位提升,如在主城区建设高层农村社区住宅楼,在副城区和外围社区建设多层平水房,统一规划、井然有序、上规模上档次。3、将居民医疗、社会保险引入农村社区,建立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困难群众生活救助、慈善救助等机制,公共财政阳光普照广大农村社区。
  三、义乌市农村社区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以服务村民为宗旨。归根结底,农村社区建设必须体现服务村民的宗旨。要实现这一宗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时刻将服务村民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必须反对形式主义,坚决杜绝以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之由,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做法。
  (二)注重农民参与的过程。农民群众既是农村社区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力量。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必须相信和依靠群众,动员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寻求社区群众的共同利益和共同需求,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共享、管理有序的社区建设参与机制。
  (三)增强村民自治和行动的主体地位。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深化村民自治的一个重大措施,其目的是通过农村社区这个载体和平台,把公共基础设施延伸到农村,把政府的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村,同时把农民群众组织起来,通过自治、自助、互助,满足农民群众各方面需求,增强村级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增强社区的发展活力。
  (作者单位:义乌市新农村建设指导站)

主要参考文献:
[1][英]J•C•亚历山大.邓正来译.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2][美]丹尼斯•C•缪勒.杨春学,李绍荣等译.公共选择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张锋,辛晨.新农村社区整合机制研究[J].长白学刊,2007.6.
[4]娄成武,孙萍.社区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
[5]刘润华.城市化后的社区管理研究[J].开放导报,2006.1.
[6]冯洁.建设农村新社区推进城乡一体化[J].浙江经济,2007.5.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49287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