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28期/环球经纬/正文

发布时间

2003/1/13

作者

-

浏览次数

1551 次

俄罗斯纪行
  
  一、异国的浮光掠影
  2001年12月16日,北京正值初冬季节,我们乘坐中国民航班机经河北、内蒙二省和蒙古人民共和国,进入俄罗斯,飞越了西伯利亚、伏尔加河。这天天空晴朗,在万米高空,通过机窗往下俯视,山川、河流、沙漠、村落仍历历在目。
  此时,俄罗斯已是一派北国风光,白雪皑皑,显得更加浑厚、辽阔。“我们没有见过别的国家,这样辽阔广大……。”这是一首五十年代流行中国的前苏联歌曲。前苏联共有十五个加盟共和国,面积2000多万平方公里。解体后的俄罗斯仍然是个大国,面积1600多万平方公里,横跨欧、亚两大洲,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它的大部分国土位于亚州。莫斯科市位于东欧,是全俄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来到莫斯科,在这座闻名世界的大都市,我们才真正体会到城市之大。据说有七十多个卫星城,除老城区内一部分为欧式比较古老的建筑外,其余大部分均是二次大战后新建的。市里的道路十分宽阔,大部分路都分上下车道,有的路中间还留有大片的树林。我们住所前的列宁山友谊大街中就有一百多米宽的林带,据说这里夏季是人们休憩的好去处。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尽管城市很大、人口很多,但并不觉得拥挤。公共汽车、电车上并没有售票员,由司机直接售票,每次十卢布购一张票,由乘客自己在打孔机上打孔,每人每次一张票。出租小汽车也很多,但价格比公共汽车、电车要高得多。从四十年代就开始修建的地铁,工程庞大,分上中下三层,形成放射状、环状的网络,通向城市的各个方向,城市内主要交通路口都建有地铁站,里面有自动检票口,花一卢布买一个塑料牌放入检票口内即可进去。否则,检票口会伸出一金属栏杆挡住你的去路,这与我们北京的地铁相似。
  老城区街道相对就比较狭窄一些,建筑显得陈旧,现代化的商场、宾馆等好像不如国内近几年新建得多,大部分建筑之间留着大片的空地,各种树木随处可见。可以这样说,莫斯科是一座建设在森林中的城市。每天早晨,我们都可以看到有三三两两的莫斯科人,漫步街头,显得悠闲、自在。莫斯科的人口虽然众多,但这里看不到诸如国内大城市到处都是人山人海的景象,听不到喧哗,在这里,一切都显得那么安静,那么坦然,仿佛整个莫斯科都是寂静无声的。
  莫斯科冬季长达半年,雨雪天气很多,但很少刮风。据说最冷的是十二月至来年的一、二月份,气温降到零下20-30度,直到四、五月份才会冰雪消融。不过,走在大街上,我们看到当地居民穿着都不错,由于气候寒冷,人们都穿着毛皮衣服,特别是裘皮服装很普遍。更令我们称奇的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国内常见的各种羽绒服装,象波司登、雪中飞、雅鹿、雪驰等应有尽有。外面虽然非常寒冷,但室内、包括各种公众场所保温条件都很好。据了解,前苏联城市都已实现了集中供热,室内温度很高,在商店里,我们看到有的服务员只穿着单衣,这与外面白雪皑皑的世界形成了很大的反差。看到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客人“包装”得严严实实的样子,商店里的女服务员都大笑了起来。我们起初还莫名其妙,当体会到他们的笑意后,我们也跟着大笑了起来。
  莫斯科是一个古老、伟大而又极具挑战意识的城市,这是我们对莫斯科这座城市的最真切的印象。
  二、红场、克里姆林宫
  中国驻俄大使馆及招待所位于莫斯科市西南,靠近郊区的列宁山友谊大街6号。从住所出来,坐111路汽车,四十分钟即可到达市中心——红场、克里姆林宫。这里是前苏联党和政府的所在地,现在是俄罗斯国家政府所在地。我们来到了这个既熟悉而又陌生、带着神奇色彩而又令人注目的地方。
  红场在克里姆林宫的西侧,地面用花岗岩石块砌成,显得十分洁净。整个广场并不像我们原来想象的那样宽大(比天安门广场要小得多),广场上人也不很多,走过的三三两两的人群,大多是国外的游客。而东面的克里姆林宫看起来就要更加显眼,外面被棕红色的城墙所包围,几个大门都有士兵站岗,站在宫外向内眺望,只见宫内建筑上圆形的穹顶和尖塔都镀着黄金,在阳光下更是熠熠生辉。
  在红场西面,用枣红色大理石砌成的一座大型建筑就是我们非常向往的列宁陵墓。列宁墓从外面看起来并不是高大雄伟,但却显得庄严肃穆,门口有两名年青士兵在站岗。我们到后刚好看到了换岗的仪式,一名卫官带着后面两名士兵,迈着正步走到陵墓的门口,举行交接仪式后,换下岗的两名士兵跟着卫兵迈着正步离开。列宁墓平时对游客开放,但我们到时,正赶上搞维修,听说要过了元月份才能开放,非常遗憾,未能亲眼瞻仰一代伟人的遗容。
  在红场花三十卢布买一张游览券,就可以由导游领着我们参观克里姆林宫了。首先导游介绍红场周围的一些著名建筑物。东南角是建于19世纪的国家历史博物馆,西面是国立大百货商店,西南角是带有欧洲建筑风格的教堂,几个圆球型尖顶五彩缤纷;克里姆林宫南侧是无名英雄纪念碑,枣红色大理石砌成的墓上雕塑着一面旗帜,一顶钢盔,墓前燃着长明灯,两侧放着鲜花,墓牌上刻着“1941-1945年——献给没有留下姓名的英雄”(俄文)。
  通过克里姆林宫南面的一座桥头堡,我们进入宫内。间或分布着各种风格的建筑,其中一幢主楼顶上插着俄罗斯红兰白三色国旗,大部分是古老的建筑,仅有幢用大理石贴面装饰的现代化办公大楼,另外还有几幢教堂。宫内一部分建筑供游人参观游览,其余为政府办公地,建筑群间有树木、草坪、道路,非常整洁。
  在克里姆林宫,我们遇到了一老一少两位来自圣彼得堡的俄罗斯游客。年长的有六十多岁,叫亚历山大·弗拉基米尔,年幼的才七、八岁,是老人的孙子。听说我们来自中国,老人显得格外兴奋,他拉住翻译小王的手,不停的问起中国的事情。譬如北京到底是什么样子,故宫什么样,长城什么样,还问到了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看来老人对中国的了解还真不少。最后,老人告诉我们,他一生最大的愿望是去中国,去看长城,而这一愿望很快就会实现了。老人介绍说,他正办理来中国的签证,大约再过一个多月,他就能来到中国,来到北京。
  三、“跳蚤市场”
  坐落在莫斯科市西南列宁体育场的“跳蚤市场”,可称为全俄最大的民间贸易市场,每天约有来自于独联体以及东欧、中国、蒙古、越南等各国的商贩,约十余万人进场交易。经营的主要是吃、穿、用的各类商品。只要交400卢布,即可买到一张摊位证,进场设摊卖货。另外,当地居民、个人花25卢布买一张入场券,也可进场购买或出售商品。
  中央体育场内按俄文字母排列分区,馆内有来自于国内外的“倒爷”。设摊,这里不分性别、年龄、国籍、种族,大部分是俄罗斯、独联体各国及东欧来的,也有来自于亚洲,如中国、越南的“倒爷”,这里的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五花八门,大部分为服装、鞋帽、生活日用品。尽管语言不同,但这似乎已不成为交易的障碍,人们在用计算器按出、用笔写出交易数字,间或用简单的俄语单词打着手势,只要双方认可即可成交。从大门口到体育馆,出售商品的人分列成几行,他们手里都拿着各种日用商品叫卖,购买者从中间缓缓而过,看到自己需要的则询问价格,讨价还价,合适的就买货走人。人们似乎不在乎天气,即使下着雪,也都耐心地站着,虽然人很拥挤,但秩序井然。场内也有身着警服的人员来回维持秩序。看到我们一行人到来,几个警察都主动打起招呼。其中一位女警察还询问起我们国内皮夹克的价格,当我们按国内市场价格如实告诉她时,女警察显得很惊讶,看来俄罗斯的服装价格的确要比国内高出很多。市场里的中国货主要是羽绒服、皮夹克等各类服装。在这里,听说原来中国的产品最受欢迎,像中国产的服装、针纺织品、纯棉制品、小五金、小百货等等,都是俄罗斯各地居民抢购的对象。但最近一段时间生意已不好做了,主要原因:一是国内市场竞争激烈,许多人转而来到莫斯科,使这里到的中国货突然增多;二是产品质量出了问题,有个别不法商人把一些质次价高的商品运到这里销售,还出现了不少假冒伪劣产品,直接影响了中国产品的信誉。
  在这个市场里,我们还遇到了一位叫刘志勇的来自北京的“倒爷”,专做服装生意。在异国他乡见到同乡,我们之间都显得非常亲切。据他介绍,他在这里做生意有六年了,开始是乘火车,大包小包手提肩扛,受死了罪。后来赚了钱,就与同伙合包飞机运货。去年一年他们就四次包机,收入也比国内要好得多。这位刘“倒爷”还颇有见地的告诉我们,中国服装在俄罗斯很有市场,不少俄罗斯人、特别是中老年人,都对中国人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们买服装都愿意买中国货。只要我们的质量有保证,在俄罗斯市场上,能与中国服装一比高下的对手不多。看到这位同乡一脸自豪的神情,我们也都感到由衷的高兴。
  四、十月革命的摇篮——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位于东欧,距莫斯科500公里,人口五百多万,濒临波罗的海,是一座天然良港。这里距芬兰仅两、三个小时的车程。城市建设的历史很早,经济在俄国国内算是比较发达的。现在市内建筑多为古老的欧洲风格,间或有一些新近建起的摩天大厦。圣彼得堡的公共交通同样发达,市里有地铁、汽车和有轨、无轨电车等。著名的涅瓦河就由东北向西南穿城而过,河面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座桥梁,把整个城市连接起来。
  圣彼得堡不仅是前苏联十月革命的发源地,而且是过去沙皇俄国的国都。十月革命后,当时的前苏共中央决定把首都迁到莫斯科,这里也同时更名为列宁格勒。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又把这里恢复为圣彼得堡。不过市内仍有以十月革命命名的广场,甚至不少地方还保留着列宁的大幅铜像。看来,尽管现在这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列宁在俄罗斯人民心目中仍有很高的地位。
  抵达圣彼得堡是早上七点多,要到十二时以后才能办理住宿手续,于是我们决定利用上午的时间游览冬宫。冬宫过去曾是沙皇俄国的象征,多次在前苏联电影中出现。今天我们亲临其境,《列宁在十月》中卫队长瓦西里的形象,以及当时红军攻打冬宫的镜头,仿佛都在眼前,历历在目。而如今这里早已时过境迁,冬宫已成为人们参观游览的胜地。在冬宫内,我们看到每一处都装饰得富丽堂皇,金碧辉煌,的确具有欧洲宫廷气派。大厅内的立柱雕刻成各种人物的塑像,墙上、顶上是各种不同流派风格的绘画。宫内还布置了各个展厅,厅里分别陈列着俄罗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艺术珍品,有油画、瓷器、金银珠宝、雕塑、钟表等等,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置身其中,你会体会到俄罗斯艺术的博大精深,你会体会到俄罗斯历史的源远流长。
  五、阿芙乐尔巡洋舰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曾做过这样的历史评价。十月革命攻打冬宫的第一发炮弹就是从这艘名为“阿芙乐尔号”的巡洋舰上发射的。我们冒着风雪,赶到涅瓦河畔想见一见它的风姿。刚下汽车,从远处望去,“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并不显得十分高大,若不是陪同的俄罗斯朋友介绍,我们甚至想象不出这就是享誉历史的那艘著名的战舰。
  在俄罗斯朋友的引领下,我们到舰上进行了参观。在上舰的引桥前,有一名身着黑呢子海军制服的俄海军士兵站岗,码头前有一支五、六个人组成的吹奏乐队。看到我们几个中国人走来,这些小伙子们就热情友好地演奏起中国的《义勇军进行曲》、《东方红》,向我们致意。听到这熟悉动听、激动人心的乐曲,不由得令人心潮澎湃,深切地感受到俄罗斯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一边参观我们还一边与这支小乐队的队长进行了简单交流。我们向他提出了诸如会演奏多少中国歌曲、哪些外国人来这里参观最多等一些小问题,他都耐心的一一作答。他告诉我们,在这只舰上中国人最受欢迎,最近三天,他们就接待了五批中国游客,前苏联解体以后,来这里最多的外国人就是中国人了。为此,他们这支乐队专门练习了十多首中国最常见的民间歌曲,为中国游客助兴。听完介绍,翻译小王代表我们给他们送上一些纪念品,大家都很高兴。
  我们环绕战舰转了一圈,整个战舰面积并不大,而且都已布置为陈列室。在我们参观的同时,刚好有一队刚入伍的年青水兵前来参观。馆内有各种图片、实物、模型。看来这支战舰虽然不大,但它确确实实发挥过很大作用,而且这些作用是其它战舰都难以代替的。因为现在十月革命虽已过去七十余年,列宁创建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也已解体,但我们仿佛听见这炮声仍在天际回响。
  六、上海餐厅
  圣彼得堡有一条著名的大街——涅瓦大街,相当于上海的南京路,北京的王府井。在涅瓦大街与另一条街的交叉口数十米,有一家挂着中文招牌的上海餐厅。在过街的地下人行道口,我们看到了这家餐厅的中俄文招牌,顺着指示的箭头,我们来到了这家中国餐馆。对于我们这些从小吃中餐长大的炎黄子孙,初到异国他乡,每天吃不上一顿中餐,见到中国餐馆,不禁馋涎欲滴。我们进去问了问,服务员说卢布、美元均可使用。在二楼,刚好碰到了餐馆的经理,一位四十岁左右、精明干练的矮个上海人,他热情地和我们这些来自祖国的同胞聊了起来。
 原来圣彼得堡和上海是友好城市,这家餐馆是上海市旅行社和当地一家企业合资兴办的。合资期为20年,中俄双方共同管理,四年一轮,从中方开始,国内来了十几个人,主要是管理人员和厨师。服务人员全在当地聘请,月薪三千卢布,但每月小费却高达数千卢布。餐馆租赁了一幢三层楼房,全部进行了装修,除一楼的咖啡厅是欧式风格外,二、三楼大、小餐厅都是中国民族式的,典雅华丽,环境优雅。餐馆自2001年开业以来,生意兴隆,不仅当地居民来这里就餐,而且还有很多到此的国人慕名而来。与国内餐馆都用女服务员不同的是,这里的服务员都是身着西服的俄罗斯小伙子,这些小伙子训练有素,显得彬彬有礼。虽然语言不通,但我们在这里没遇到什么麻烦,点菜菜谱上有中俄文对照并编了号。菜的价格比国内要高出许多,但比起俄当地餐馆的价格来要算是便宜的了。更没想到的是,我们竟在这里喝上了贵州鸭溪老窖酒,这可是真正的中国酒。几杯酒下肚,大家都很高兴。吃的几个菜:鱼香肉丝、葱油鱼、蚝油牛肉、素什锦、酸辣汤都有滋有味。在吃饭期间,餐厅经理带着六位中国同乡一齐来向我们敬酒、献花。在这里,大家共叙祖国情,家乡谊,气氛十分热烈。在结束时,经理还提议,我们十一个中国同胞共同举杯高呼:“祝祖国繁荣昌盛,祖国万岁”。其情其景十分感人,引得附近就餐的俄罗斯人都向我们投来敬意的目光。这时在附近就餐的一位来自美国的游客走过来,挑起大拇指,用蹩脚的汉语说到:“中国人的凝聚力就是强,中国人,好样的!”在这里,我们真正感到了作为一个正在日益强大的中国公民的自豪感。
  在俄生活了二十天,大家感到吃饭难:一是不习惯,二是餐馆少,如果能把国内的各式中餐、一些小吃、快餐引进到俄罗斯,相信是会有市场的。在俄考察洽谈中接触的俄方客户,对合资合作生产中国食品、开办中国餐馆、进口中国的粮油产品都很感兴趣。俄罗斯是一个大的市场,只要我们经营有方,是会取得好的效益的。
  七、西餐和迪斯科
  来到俄罗斯,除语言不通外,生活上最大的不同是吃西餐。莫斯科早八点,圣彼得堡早九点天才亮,我们一般十点外出办事,中午如果回不来,就在大街的食品摊上买一些面包和灌肠之类,能吃饱就行了。在莫斯科的一家宾馆里,一楼是西餐厅,一进宾馆就能闻到一股牛羊肉的腥味,我们在这里吃了几次,菜很简单,大部分是凉的,如用土豆做的沙拉,洋白菜做的泡菜,牛肉做的丸子。在这里,我们吃了一次炖牛肉和炸鸡腿,味道不错,喝的饮料有香槟、白兰地、威士忌等等。在国内时听说俄罗斯人酗酒成风,来到这里却看不到这种现象。据了解,俄罗斯限制白酒生产,市场上很少能见到白酒。
  由于西餐以肉、蛋、奶为主,虽然营养丰富,但口味单调,花色品种较少,如果吃上一两次还可以,我们连着吃了几天,感觉就受不了了。看着当地人津津有味地吃着西餐,我想,也许是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自然条件,才造成了人们饮食习惯的差异。俄罗斯人生活在比较寒冷的地区,远古时代过着游牧生活,这里冬季漫长而寒冷,或许这才是他们形成以肉食为主生活习惯的主要原因吧。
  宾馆每晚都举行音乐舞会,可以提前预订座位,每人只需二百卢布。舞会从晚上九时开始到十二点结束。我们想了解一下俄罗斯人的生活,就有意购票进舞厅体验了一回。舞会的形式与国内一样,舞厅中央有一块高于地面约十五公分的二十多米的舞台,灯光、音响效果一般,还比不上国内。乐队就在台上演奏,乐手一共四人,有两名电子吉他手,一名打击乐手,一名萨克管手,除伴奏外,他们还不时轮流伴唱。台下人们则边吃零食边欣赏。开始没有什么人下舞池,只有两个年轻人跳起了俄罗斯民间舞蹈,引得人们不停地叫好。在有了这种气氛后,渐渐地上场跳的人多了起来,大部分是青年人,也有一些年岁较大的,不过跳的都是迪斯科,大家谁跳谁的,动作非常随便,只要跟着音乐的感觉就行。正在我们边喝饮料边欣赏的时候,有一位俄罗斯姑娘走过来,邀请我们中间的一位小伙子共同跳舞,小伙子开始有点犹豫,在我们大家的鼓励下,还是答应了姑娘的要求,他们很快就步入了舞池。到了十点半以后,下舞池跳的人越来越多,台上基本上都满员了,场面更加热烈,而这场舞会也达到了高潮。就这样,时间过得真快,很快就到了晚上十二点,乐队开始收摊,今天的舞会看来就要结束了。这是我们这次在俄罗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观看音乐舞会。(文/王志振)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1548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