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29B期/神州风采/正文

发布时间

2003/1/26

作者

-

浏览次数

2499 次

热土劲歌
     ——记迁西县人大副主任、兴城镇党委书记马海廉
    迁西县兴城镇是一个工农业生产发达、经济实力雄厚的强镇。这里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物产丰富,更以“板栗之乡”享誉世界。
  如果说历史是一部书,那么兴城镇人民风风雨雨中行走的足迹,也被真真实实地纪录在了里面。是的,兴城镇虽然土沃民勤,但由于历史上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制约,六七十年代即使农民付出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代价,都生活一直在温饱中徘徊。
  改革,为兴城镇抚平了历史的创伤。在这片沃土上,镇党委书记马海廉和他的一班人不负使命,带领全镇人民改革创新,艰苦奋斗,加快发展步伐,给兴城镇带来了辉煌。
  打铁先得本身硬
  为造福一方百姓,镇党委书记马海廉以身作则,清正廉洁,真抓实干,留下了闪光的足迹。
  首先,加快了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步伐。镇党委充分利用地处县城的优势,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建设经济强镇的一个重要举措。采取干部带头、典型引路、重点培育、引资招商、制定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环境等措施,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出现了购销两旺的集贸市场、商贸城、建材一条街、物资交易市场,大小市场形成了规模经济,使全镇个体私营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1年全镇个体工商户达到7200多户,占全县的60%,并以每年1000个个体工商户的速度递增,全镇个体私营经济实现营业收入9.1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县排位第一。
  围绕建设林果强县的总目标,稳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镇党委一班人审时度势,开辟了东、西、南三大退耕还果主战场,总面积达6万亩,修环山果园路80华里。
  决策就是一场攻坚战,在这场退耕还果兴农业的战役中,镇每一位干部都是一面旗帜,把一颗滚烫的心交给了自己的事业。出现了干部跑援助,家家都栽树,富户供树苗,帮带贫困户,同走富裕路的喜人局面。镇党委一班人捧着一尊“真诚”面对父老,他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是一首漂亮的诗,一曲动听的歌,一个感人的惊叹号!
  富民工程牵动着马海廉的心。在他的办公室放着一双胶鞋,每一天上班就换上这双胶鞋上山,和群众一起挖坑栽树,解决存在的困难,栽树现场成了他的办公室。一片片果树林,一座座山丘,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的身影,群众对他充满敬佩之情。辛勤汗水浇灌出累累硕果。如今满山果树成林,板栗、核桃、梨遍山川,栽植各种果木280万株,逐步形成了高产、高效种植格局。农业产业化调整,使群众走上了致富路,昔日的荒山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果山”。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要使农民脱贫致富,不仅要因地制宜,调整好农业产业结构,更要依靠科技进步。有着超前发展意识的马海廉,依靠科技,拓宽新思路。2001年这镇全方位推广地膜花生6000亩,软盘玉米5000亩,为农民人均增收一百元。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实现农业产业化拓宽了新路。
  马海廉的付出,使全镇父老乡亲看到了希望,尝到了甜头,真诚地信任他,拥护他。面对百姓的拥戴,马海廉认真地说:“光能说出群众的名字,摆摆样子,不能算是好书记。书记要想的要做的,是从全镇的利益出发,想群众所想,干让群众得实惠的事,造福全镇百姓。”
  实践证明,他是一个实干型的领导,奋力开拓的先锋,他用自己的行动树立起自己的形象。
  村党支部换届选举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因为,村级党支部起着“领头雁”的作用,带头人的素质和远见卓识的目光,都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利益。为搞好这项工作,做到以点带面,马海廉认真组织机关干部在赵庄子村试点,挨门挨户走完了300多户,让群众自己填选信任的带头人,然后,再经过全村党员再选举。这样,双票选干部使广大群众心服口服,“三个代表”精神与基层具体实践相结合,发挥了人民群众的权力,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对新支部的工作起到积极向上的影响。
  认认真真干事,踏踏实实做人
  笔者曾听机关的人说:马书记是个务实的人,不会跟领导拉关系,更不会抽烟、喝酒、唱歌、跳舞。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自己家的人,孩子不要到单位去,家属不能用镇上的车;有给他送礼的他不收,有请他吃饭的他不去,时常让这样的人下不了台。说他对工作认真,45个村班子一把手,都要经他主考过关才能上岗;说他不讲情面,不论大会小会他当面批评人;遇到问题,出现矛盾,他又会和人争得面红耳赤,直到实事求是,水落石出;他不讲情面,镇里搞规划,拆除违章建筑,司机家的小棚先被他扒掉。他给自己规定了一个制度,下乡回来在家吃饭,不论多晚,严格执行。
  笔者走进他们中间,进行了一次探秘,得到的答案让笔者敬佩。马书记在任7年,廉洁自律,两袖清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了一班人,带动了整体。全镇45个村支部,村村变成了“清水衙门”。
  最荒寂的地方也有翡翠,就看你有没有真诚的爱
  这话虽是别人说的,可兴城镇党委一班人却把它当成自己的座右铭。他们正是凭着对这块热土的钟爱,才写下了令全镇父老乡亲欣喜的最激昂的一笔。
  兴城镇变了,变得更加富有,赢得了一片艳阳天。镇党委连续两年被省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多次被市、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乡镇党委。
  是的,历史将为他们做证!
  当人们生活在愉悦中,绱洋于锦帛里时,不会忘记在这块热土上奋斗的人,不会忘记兴城镇党委书记马海廉和他的一班人。他们的功绩永存!
  让我们这首劲歌,唱给这镇普普通通的党员,普普通通的干部,普普通通的人民公仆。(文/本刊记者李 朋)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7849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