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
|
|
经济/产业 |
连日来,震惊全国的东方电子虚假财务报告案再次成为全国媒体关注的热点。2002年11月29日,山东省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昌邑市异地公开审理,东方电子的前高管包括原董事长兼总经理隋元柏,原董事副总经理、董秘高峰,原财务总监、总会计师方跃等三被告受到审判,而三被告对公诉人指控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法院将择日宣判。
尽管法院的判决尚未最终作出,但有关涉案人员受到法律严惩是必然的。审理中,检察机关认定,东方电子前高管编制虚假财务报告并提供给社会公众,严重危害了投资者利益,扰乱了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
东方电子股票案受人关注,但是全国26万股东此时更关注东方电子(简称ST东方)的未来。
这家以生产电力自动化控制集成设备、长期以“绩优”著称的高科技企业,日前境况到底如何!东方还行吗?带着这些疑问,2002年12月1日,记者深入企业,接触了公司高层主管和一些一线员工,试图解开这些谜团。
(一)公安部专案组进驻东方电子,公司原董事长被捕,企业人心惶惶,部分人员出走,公司风雨飘摇。
2002年5月,国家公安部委托山东省公安厅经济刑侦总队组成“4.24”专案组正式进驻东方电子,开始了刑事取证进程。
东方电子的职工对企业有着很深的感情。正是东方电子股票造就了公司近百位百万级富翁。1994年,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作为独家发起人,采用定向募集的方式组建了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并于当年1月8日,内部职工股以每股1.6元的价格由证券公司发行,10天卖出3450万股,筹资5520万元。企业内部股票是通过集资模式,强行摊派的。规定厂级正职、副职、中层干部、普通员工顺次为5.5万元、2.8万元、2万元、1万元。当时东方电子855名职工,除了极少数经济特别困难的老职工无钱认购外,共认购了1000万股。然而好像天上掉金条,1999年12月27日,东方电子2.32万股内部职工股获准上市,之后的三年中,东方电子共经历了3次大比例送配,其上市时的1股已经变成1999年的8.4股,除了在上市之初已随社会公众股的20%进入二级市场外,按照内部职工最低认购1万元即6250股计,上市后所剩的5000股到1999年12月27日已经是42000股,按照当日的收盘价16.02元计算,市值为67.3万元。凡是持有东方电子内部职工股的职工,最少也有60多万的身价。
然而,这一切都是虚假财务报表来维系的。人们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就是他们工作了多年的企业吗?这就是连续三年实现经营业绩100%高速增长,一度被全国各家权威机构评为中国最优秀的上市公司,号称中国第一股的东方电子吗?一些股票未来得及出手、落得纸上富贵一场的员工,更是情绪激动。曾有人在烟台市胜利路证券交易部看到,一位老员工看着股价爆跌,一度瘫痪在地,背过气去。在职员工也无心工作,满脸愁容。
随着专案组调查取证的深入,东方虚假财务报表案浮出水面。2002年5月14日,原公司董事长隋元柏被逮捕,继而原总会计师方跃、公司董秘高峰以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被刑事拘留。一个曾为自己创造了巨额财富的企业就这样倒了吗?人们开始考虑自己的前程。于是,一批业务专家出走了,常务副总提出辞职并远赴他乡,公司上下陷入混乱。
(二)媒体恶炒,新任主帅四处扑火,苦撑危局,局势渐趋平稳,企业运营艰难推进。
2001年9月10日,东方电子发布的第一条风险提示公告:“本公司正接受证监会调查,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从那时起,公司信誉一落千丈,事实真相逐步暴露,由此东方电子虚报巨额主营业务的惊天大案首先被媒体引爆,全国的媒体究竟发了多少相关报道,无法统计。10月1日,笔者点击新浪网站搜索,“东方电子”的资讯就有2212条之多,其中“负面”炒作的标题更是骇人。“绩优神话轰然坍塌,东方电子命悬职工股”、“东方电子与克虏伯大炮”等今日读来仍有震颤感觉。此时东电子方无疑落入了险境。管理层四处扑火,安抚军心,收效甚微,企业仍然危机四伏。
东方电子是烟台市的重点企业,其控股的国有股东──烟台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对此迅速作出反应,报请烟台市政府同意,改组东方电子高层。原烟台张裕公司总经理梁贤久临危受命出任东方电子主帅,苦撑危局,并使出浑身解数,力图保全东方电子。
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新的东方电子高层在2002年2月4日的职代会上开出了多剂猛药: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实施发展方向、产品结构、组织体系和分配制度的调整;从建章立制、规范运行、消肿增效入手,夯实管理基础,控制成本,降低费用,确保实现恢复性增长。
梁贤久是一位老资格企业家,先后主政山东金龙、烟台张裕等名企。他认为: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危难时面临的机遇,只要抓住了机遇,就可以摆脱险境,恢复元气。
在高层的强力运作下,东方电子产销逐步趋于稳定,开始艰难前行。
人才阵容和产业基础基本得以保全,虽然一度出现了人才流失现象,但这并无大碍,没有伤筋动骨。目前,公司2000多名员工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70%,其中博士后、博士40多名,硕士370多名。企业还拥有300多名通信专业高级人才,均有5年以上的微波技术研发和工作经验,为相关技术开发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东方电子仍然是国家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同时,东方电子在全国设立的25个营销办事处(分公司)及其营销网络依然在有效运转。公司800多名营销和工程服务人员全部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学士共720人,具有五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和良好的社会关系。这些都是东方电子赖以生存的基础和继续前行的支点。公司在电气控制、网络通信、信息自动化领域的实力依然可观。目前,全国2000多个市、县正在运行东方的电力调度主站。到目前公司还没有完全走出困境。ST东方年报还在制定中,但其发布的半年报显示,2002年1至6月公司亏损6200多万元,每股收益为-0.0685元,亏损的主因是管理成本过高。但从市场运作看,东方电子这半年来是有所收获的。公司设立了800条客户热线电话,做到24小时随时响应,强化了客户服务。公司高层领导马不停蹄,先后走访了全国15个市场集中的省级电力局领导,实行了大项目领导负责制,直接面对客户,有效地稳定了市场。DF3300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和DF3600高压变电站监控系统,在全国第一个通过电科院系统入网测试,首次中标江西高压变电站项目;面向省网调的DF8003能量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基于DF8002高级软件的PAS系统,开始应用于省网调市场;DF8002分层全方位开放多平台电网系统、DF8003变电站自动化系统、DF9000配电网电综合自动化系统三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火炬项目;另有5项产品通过省部级鉴定。还涉足了新的产品领域,中标长春轻轨监控自动化系统。
从记者了解的情况看,东方电子的人气已得到初步修复。新高层上任后,即设立推行了厂务“阳光下操作”,将公司的决策通过公司网站和内部报刊等随时公告于众。同时,针对员工反映强烈的分配不公、片面强调学历、人浮于事的现象,管理层也下了重手,在职能部门和事业部门试行了薪酬与业绩直接挂钩的薪酬体系,推行了职能部门的定岗定编,缩减职能部门人员,充实到生产经营第一线,管理层的激励性人力资源配置意图得以有效贯彻。
(三)政策面趋暖,跨国公司垂青,业界谨慎看好,东方电子前景渐显一线曙光。
东方电子目前的处境十分微妙,前景也不十分明朗。证监会调查经年,但至今未有结果。不过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公司前景可以捕捉到一些亮点。
政策面趋暖,外围机遇较多。2002年初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将DF9000配电自动化项目,列入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工程,给予重点扶持。目前,国家1000万元投资已在2002年5月全部到位。仅从这一点看,国家对东方电子的前景还是持乐观态度的。从市场看,最近国务院决定追加1000亿元进行第二批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第一批全国农村电网改造计划完成后,全国农村低压电网改造的覆盖面达到60%,尚有40%的低压电网没有改造。国家电力公司已经在全国电力系统农电工作会议上做了全面部署,工程已经启动。随着电力体制改革逐渐深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模式将会形成,同时将在3~5年内实现全国联网目标,这对以电力自动化控制集成设备为主业的东方电子无疑是个利好。
跨国公司看好东方,业内专家也十分关注。继2002年4月与美国休斯公司成功合作引入26G无线通信技术后,与台湾大同美国通用电器(GE)相关项目洽谈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002年9月1日至9月14日,公司电自部经理郭创新赴英国参加IEEE和IEE联合举办的第37届2002UPEC国际电力工程学术会议时,接触了一些外国专家。BATH大学的Aragwa教授、高级讲师王海峰博士、LIVEPOOL大学的吴青华教授,这些国际知名的业内专家也普遍对东方电子表示关注。浙江大学的韩院士在谈到东方电子时说,东方电子在这个时候遇到这样的一个挫折不一定是一件坏事,这个时候如果能缩减开支、整顿秩序、建章立制、规范公司运作,应该说有一个更好的东方电子展现在大家的面前。LIVEPOOL大学的吴青华教授与国外大公司有很多合作项目,对国外公司的运作也非常熟悉,他说,国外很多大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都遇到过类似东方电子这样的情况,但通过整顿,现在都成为非常著名的大公司。正在伦敦帝国理工大学攻读MBA的上海市电力公司调度所副所长唐跃中作的MBA研究,题目对象就是东方电子,他认为东方电子不管是从股本结构,人才的多元化、多地化,还是人才结构来说都是合理的,目前遇到的这些情况也许是休养生息的好时候,他非常看好东方电子。
外界暖风徐徐,然而俗话讲重疴难医。东方电子能否走出惊天大案的阴影获得再生,进而真正成为业内巨头,关键还看公司的具体运作。从中报看,企业运行中的许多问题,诸如主营业务亏损、应收款过多、管理费用过高等,都急需解决。
管理层对此如何看,记者就此专门采访了董事长梁贤久。他说,公司下一步将突出抓好市场开拓、科研开发、招商引资、改制重组、盘活资产、压缩费用,工作重心由“保稳定、求生存”转移到“增效、加快发展”上来,推动公司向规范化、高新化、多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以实现重造东方的目的。
目前,公司已作了具体部署并开始加紧落实,其内容因涉及商业机密,记者不便作更多披露。一点可以分开的是,东方电子正在加紧新兴市场的开拓,主攻城市轨道交通、电厂自动化、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及电子政务等领域,目前,已取得一些新进展。电力主导产品与技术的高层高端合资合作正在强力推进;与台湾、美国等一些著名公司的合作进程加快,并将借势开拓台湾市场以及东南亚市场。
东方电子所处的信息产业,技术更新速度极快。对东方电子这样一家中资上市公司,时间就是金钱,这绝不是说说而已。据业内人士讲,对信息产业来讲,近两年是一个分水岭,国际合作浪潮正在掀起。东方电子如果抓住机遇,加紧自我革新,进而实现与跨国公司的全面合作,就完全有可能摆脱惊天大案的阴影,进而做大做强。记者与全国26万股东共同期待这一天。(文/汤学礼)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