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86期/市场/贸易/正文

发布时间

2010/2/1

作者

□文/徐 强

浏览次数

1026 次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函数实证研究
  提要 本文根据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实证分析我国2007年31个地区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结果发现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均与可支配收入高度线性相关,省区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差距是明显的,省内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差距是也是明显的,并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消费函数;城乡居民;消费差异
  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码:A
  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收入为13,785.81元,消费支出为9,997.47元;农村居民收入为4,140.36元,消费支出为3,223.85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33,城乡居民消费比为3.101。这充分显示了我国经济的二元化特征,客观上造成了农村消费和城市消费模式上的差异性。在研究我国居民消费行为问题时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区别农村和城市分别进行研究,从而全面了解我国居民的消费模式以及城乡之间的差异,并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来拉动我国的消费需求,推进我国经济的科学发展。
  一、基本理论
  1、理论解释。在诸多的消费理论中,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决定消费支出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收入分配状况、利率水平、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年龄构成以及制度、风俗习惯等,其中收入水平是最重要的因素。假定在决定人们消费的众多因素中,除收入以外,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则消费函数反映的是消费支出水平与可支配收入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如果用C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那么可以把消费函数写为:c=f(y)。对此,凯恩斯认为,存在一个基本的心理规律,即随着人们的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2、模型构建
  Ci=C0i+βiYi+μi (1)
  LCi= C0+γiLYi+μi (2)
  其中:Ci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Yi为居民人均年收入;μi为随机误差项;C0i为人均年基本消费需求;βi为居民边际消费倾向;LCi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取对数后的值;LYi为居民人均年收入取对数后的值;γi为消费弹性;i=1、2,1为城镇、2为农村。
  3、数据来源。2007年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和人均收入数据均来源于《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
  二、实证分析
  1、模型的分析。根据方程(1)和(2),采用eviews3.1的普通最小二乘法,分别对城乡居民消费函数进行了回归。
  (1)城镇居民消费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u■c=450.3341+0.69197×uhi (3)
    (1.15795)(24.1484)
  R■=0.9526 ■■=0.950992
  F=583.1439 DW=1.9336
  其中,uhc表示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uhi表示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由(3)式的回归结果看,模型拟合较好。可决系数R2=0.9526,表明模型在整体上拟合的非常好。从斜率项的t检验值看,大于5%显著水平下自由度为n-2=29的临界值t0.025(29)=2.045;并且从斜率项的值看,0<0.69197<1,符合经济理论中边际消费倾向在0与1之间的绝对收入假说,表明在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人均消费支出增加约0.69元。从截距项来看,虽然450.334符合自发消费的经济含义,但是t检验不显著。作为自发性消费的常量项C的估计尽管符号是正的,但其t统计值很小,理论上是不显著的。
  lu■c=0.17267+0.948045×luhi (4)
    (0.4182)(21.7095)
  R■=0.9420 ■■=0.9400
  F=47.3036 DW=1.8507
  其中,luhc表示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取对数后的值;luhi表示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取对数后的值。
  由(4)式的回归结果看,模型拟合也较好。可决系数R2=0.942,表明模型在整体上拟合的非常好。从斜率项的t检验值看,大于5%显著水平下自由度为n-2=29的临界值t0.025(29)=2.045;并且从斜率项的值看,0<0.948<1,表明在2007年城镇居民消费收入缺乏弹性。
  (2)农村居民消费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r■c=179.1916+0.7195×rhi (5)
    (0.8087)(15.7441)
  R■=0.8953 ■■=0.8916
  F=247.8769 DW=1.4617
  其中,rhc表示农村居民的人均生活消费;rhi表示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
  由(5)式的回归结果看,可决系数R2=0.8953,表明模型在整体上也拟合的较好。从斜率项的值看,0<0.69197<1,也符合经济理论中边际消费倾向在0与1之间的绝对收入假说,表明在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每增加1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加约0.72元;并且斜率项的t值通过了5%显著水平t检验。从截距项来看,虽然179.1916也符合自发消费的经济含义,但是t检验不显著。
  lr■c=0.9580+0.8530×lrhi (6)
    (2.0415)(15.1431)
  R■=0.8877 ■■=0.8839
  F=229.3123 DW=1.6389
  其中,lrhc表示农村居民的人均生活消费取对数后的值;lrhi表示农村居民的纯收入取对数后的值。
  由(6)式的回归结果看,可决系数R2=0.958,表明模型在整体上拟合的也非常好。从斜率项的值看,0<0.853<1,表明在2007年农村居民消费收入也缺乏弹性;并且斜率项的t值也通过了5%显著水平下的t检验。
  2、城乡居民消费行为分析
  (1)城乡居民消费行为描述分析。2007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最高的上海市为23,622.73元,最低的甘肃省为10,012.34元;农村居民纯收入最高的上海市为10,144.62元,最低的甘肃省为2,328.92元;城乡人均收入比值最小的上海市为2.3286,最大的贵州省为4.498。这说明就收入水平来说,第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第二,地区与地区之间无论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差距是明显的;第三,同一地区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差距也是明显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有逐年拉大的趋势。

  2007年城镇居民消费最高的上海市为17,255.38元,最低的青海省为7,512.39元;农村居民消费最高的上海市为10,144.62元,最低的贵州省为1,913.71元;城乡年人均消费比值为最小的上海市为1.9509,最大的为贵州省为4.0543。这说明就消费水平来说:第一,随着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递增,居民年人均消费性支出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第二,地区与地区之间无论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差距是明显的;第三,同一地区城乡居民的人均消费差距是也是明显的,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差距有逐年拉大的趋势。

  (2)城乡居民消费行为计量检验分析。从消费函数方程(3)和(5)看,一方面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69197,而农村居民则为0.37195,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高出约为0.0275,这符合经济学基本原理,即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高收入者,城镇居民的消费在收入增加中所占比例较低,城镇居民较为富裕;另一方面我国城镇居民基本消费为450.33元,而农村居民基本消费为179.19元,表明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远低于城镇居民。
  从消费函数方程(4)和(6)看,城镇居民消费收入弹性为0.948,农村居民消费收入弹性为0.853,都缺乏弹性。也就是说,城镇居民收入每增加1%,消费增加0.948%;农村居民收入每增加1%,消费增加0.853%。
  三、结论与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可得出:第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设消费函数理论比较符合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所以要想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就必须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第二,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要低于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好几个百分点,说明城乡间由收入的差别导致消费差别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因此政府在收入政策制定上更应该向农村倾斜;第三,地区与地区之间无论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差距是明显的,要引起重视,要进行正确引导和加强调节,做到区域协调发展;第四,同一地区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差距也是明显的,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差距有逐年拉大的趋势,要注意地区内部的协调发展。总之,要根据影响收入及其分配的有关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推动其消费。
  (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卫亚.计量经济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8.
[2]李子奈,潘文清.量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0276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