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87期/管理/制度/正文

发布时间

2010/2/1

作者

□文/高煦照

浏览次数

734 次

现代企业经营者激励问题
  提要 建立经营者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分析经营者的激励因素,论述经营者激励机制的构建问题。
  关键词:经营者;激励;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委托-代理关系在现代企业中产生之后,经营者就成为企业的实际控制者,企业的兴衰成败就主要取决于经营者的行为合理与否。然而,经营者目标和所有者目标是有矛盾的,经营者行为可能会偏离所有者目标,这是企业经营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所以,实现经营者行为合理化就成为企业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经营者行为的激励因素
  人们工作的目的是需要的满足。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表明,针对人的需要实施相应激励是可能的。但激励人们努力的方式不应是单一的,当物质激励提供的激励效果下降时,就应增加精神激励的内容。要根据人的不同需要和不同的社会环境,设计相应的激励方案。麦克利兰的需要理论认为,人有三种需要:成就需要、权力需要、亲和需要。所谓成就需要是指追求卓越,实现目标和寻求成功的驱动力。成就需要高的人往往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倾向于挑战性的工作和乐于看到自己的工作绩效和评价等特点。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对具有高目标值的企业家或经理人员的激励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既然人的需要有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那么,激励经营者行为的因素也就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大类。
  1、物质激励。物质资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获取一定的物质资料是人们的一种基本需求。激励的意义在于:企业如何向劳动者支付报酬;支付多少报酬。一般而言,现代公司经营者的报酬结构是多元化的,既包括固定收入,如基薪,也包括非固定或风险收入,如奖金、股票等;既含有现期收入,也含有远期收入。工资或薪水是预先确定的,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奖金的金额通常由董事会根据经营者的短期业绩,如一年的利润来确定,并一次性支付。
  2、精神激励。人类除了物质需要之外,还有精神需要。所以,对经营者进行精神激励同样是重要的。声誉是精神激励的一种重要因素,追求良好声誉,是经营者的成就发展需要,或归于马斯洛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经营者努力经营,不仅仅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报酬,还期望得到高度评价和尊重,期望有所作为和成就,期望通过企业发展证实自己的经营才能和价值,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因而,管理学认为,除了物质激励以外,精神激励或荣誉激励是十分必要的。
  二、经营者行为激励机制的构建
  由于我国企业在所有制结构、规模大小、制度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别,所以建立经营者的激励机制没有统一的模式和标准。总体上讲,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逐步建立股票期权报酬制度。股票是激励经营者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但从我国目前实行情况看,股票期权制度在我国的推广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障碍。包括:企业初始产权界定不够清晰、所持股份的来源和退出渠道不够畅通、经营者竞争选聘机制有待建立、经营者的业绩评价体系不够健全、缺乏相关的配套法律规定,等等。所以,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完善,实现制度创新,为股票期权报酬制度的建立创造条件。
  2、建立经营者的声誉机制。经营者作为一种高级形态的人力资本,也要到经理市场上“出售”,如果把经营者的报酬作为经营者的“价格”信号的话,那么经营者的声誉则是经营者的“质量”信号。在经理市场上,经营者的声誉既是经营者成功经营企业的结果,又是经营者拥有经营管理能力的一种重要证明。经营者只有努力经营建立良好的声誉,才能成功地担当经营者的角色。没有良好的职业声誉,经理人员必将被市场淘汰,结束其职业经理生涯。声誉机制建立的关键是保证经营者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积极培育独立的职业经理阶层。推进企业经理人员的职业化、市场化,建立企业经营者的市场竞争机制,可以促使经营者兢兢业业地努力工作。因此,要建立健全各地的经营管理人才中心,其职责是专司收集、提供经营管理人才信息,为供需双方相互选择提供服务,促进经营管理人才的流动。同时,建立和规范经理市场,对进入经理市场中的每一位经理人员要建立全面的、真实的、连续的业绩档案,保证经理市场的有效运行。
  4、建立经营者业绩考核体系。在现代企业中,与经营者报酬相关联的企业业绩指标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公司股票价格之类的市场价值指标;二是会计或财务类指标。经营者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的建立要将两者结合起来,既能通过会计指标反映经营者是否具有规范的努力经营行为,使得企业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又能通过股票价格说明经营者是否具有长期化行为,使得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当然,这要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和财务指标的真实性。
  5、控制经营者过度“在职消费”之类的隐性收入。经营者追求“在职消费”等隐性收入是企业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即使在国外现代公司制企业中,“在职消费”问题也未彻底解决,只是进行适当控制而已,过度的“在职消费”扭曲了经营者的追求目标,使企业的各项激励措施流于形式。所以,我们要通过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有效发挥董事会、监事会对经营管理者的监督约束作用;严肃财经纪律,健全财务制度等等,控制经营者过度的“在职消费”,为经营者长期激励机制的建立创造条件。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委党校)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军林等.经营者声誉与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一种博弈论的分析视角[J].经济学动态,2005.10.
[2]秦志华.企业家作用机制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11.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64631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