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387期/公共/教育/正文

发布时间

2010/2/1

作者

□文/张海青

浏览次数

6160 次

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
  提要 当前,网络成瘾已成为青少年成长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及其危害性进行概述,并结合网络的固有特性与青少年个性心理特点,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进行探讨,提出具体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席卷全球并在改变着人类传统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互联网如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如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现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于2007年1月10日发布的《“十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状况与“十一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在我国的青少年网民中,有13.2%的人上网成瘾,另有13%的人存在网瘾倾向,其中13~17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达到了17.10%。北京市公安部门统计,青少年犯罪中76%的人都是网络成瘾患者。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日益凸显出来。
  一、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危害
  (一)网络成瘾的定义与症状。“网络成瘾”(简称IAD)这个概念真正被提出是在1994年,由纽约市的精神医师Goldberg首先提出的。他认为,网络成瘾是指由重复对于网络的使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之欲望;同时还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患上IAD的人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控制时间,经常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上网,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使网络几乎成为现实社会的替代品,沉湎于网上的虚拟世界,“嗜网如命”而无法自拔,出现一些人格障碍,导致个体心理生理受损。其症状可发展为食欲不振、头昏眼花、情绪低落、精力难以集中等,严重的可导致神经紊乱,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抑郁症及眼睛方面的疾病等。青少年网络成瘾具体表现为6种形式:网络游戏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网络交易成瘾以及其他强迫行为。程度不同、类型不同的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症状是不一样的,其身心所受的影响也是大不相同的。实际上,网络成瘾者多是以上几个类型的混合体。
  (二)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及危害。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我国约1,000多万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网络成瘾症状。据民盟北京市委提交的报告,北京市中学生网络成瘾者约有13万多人,占14.8%。据北京市150多位政协委员历时4个月完成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小学生上网达到81.3%,有70%学生网民沉湎于网上聊天,有40%多经常光顾色情网站,互联网成为一部分青少年名副其实的“电子海洛因”。从2000年以来,网络成瘾的患者开始出现,近两年有猛增的趋势。目前,在青少年的心理门诊咨询中,因玩电脑游戏而不想上学的患者,占到了30%~50%。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极多,比较显著的有:影响身体健康、影响心理健康成长、影响学业成绩、迷失自我和情感冷淡、逃避现实和人际交往差、道德感的弱化,等等。
  二、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分析
  今天的青少年网络成瘾比比皆是,为什么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人把网络成瘾的症状完全归于网络的使用者和社会是不够全面的。在现实社会中,网络自身的特点、文化传统、社会竞争、家庭结构、教育理念等都是形成青少年学习压力的重要原因。
  (一)互联网固有的特性。网络是体现时代的重要标志,它具有高科技性、自由性、时尚性、超越时空性、虚拟性、交互性等特点,使得网络就像“海洛因”一样,对青少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精美的主页、丰富的内容、悦耳的音乐、生动的影视图像、多样的网络游戏,都对学生产生了新颖无尽的刺激和魅力无穷的诱惑,牢牢地俘获了青少年的注意力和好奇心。青少年可以在网上自由张扬自己的个性,追求自己的梦想,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追逐前卫的时尚,青少年如果不上网,就会被视为老土,跟不上时代,被同学们笑话。他们所处的年龄正是渴望友谊、理解和交流的阶段,但由于性格、文化及教育制度等原因,和亲人、朋友及老师之间的交流并不顺畅,但在网络上,青少年可以在匿名的状态下,自由选择交流的对象,无所顾忌地吐露心声,在彼此倾诉成长中所遭遇的烦恼、困惑、孤独和痛苦中,找到共鸣和理解。
  (二)家庭原因。分析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家庭,我们会发现家庭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家庭教育观念的错误。一些家长重智轻德,只关注孩子的考试分数,用分数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评价标准,忽略了对孩子健全人格和全面素质的培养,“望子成龙”的期望对孩子造成巨大压力,使孩子总想逃避现实压力;二是家庭的冷漠。有的父母将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在工作中,无暇顾及孩子;有的是单亲家庭、父母感情不和的家庭;还有不少家长觉得尽量在物质生活上满足孩子,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的表现了,而平时很少与孩子进行沟通,根本不了解孩子在想些什么;三是教育方式的不当。对孩子干涉过多,十分严厉,孩子犯了错误就是惩罚和训斥,使孩子胆子很小,叛逆心理严重;也有的对孩子过分溺爱,孩子的什么条件都答应,使孩子独立性很差。因此,在这几种家庭背景下成长的孩子,容易缺乏正常的家庭温暖和关爱,在现实生活中缺少与父母的沟通,缺乏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所以他们逐渐转向网络,通过网络,他们可以宣泄自我,将对现实中积压的不满和愤慨得到宣泄;可以获得更多的倾诉空间和对象,满足他们的沟通与交往欲望;可以逃避现实,沉溺于虚幻的世界。
  (三)社会原因。一方面如今网吧遍布大街小巷,中小学生相约集体上网冲浪,感受现实世界中感受不到的快乐,随着乐趣不断增强,就会欲罢不能,久而久之成瘾。有些成瘾者由于网上谈话自由或互动游戏而引起精神依赖,有些成瘾者是由于被同学引诱,或社会网友和游戏高手强迫上网而成。整个社会都充斥着网络的诱惑,导致青少年有时无法控制来自周边的诱惑;另一方面社会上许多网吧无视法律规定,在金钱的驱使下,不顾青少年身心的发展,对青少年上网不但不加以制止,反而采取“保护”措施,为青少年上网提供“方便”。
  (四)教育理念的原因。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青少年从小就被家长、老师灌输“出人头地”的思想,背负着沉重的学习压力。另外,我们对青少年评价系统的单一化,使得青少年在自我评价时所使用的标准也是学业成绩。这种评价标准给很多青少年带来自卑感,尤其是对于那些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这种自卑感尤其强烈。过重的学习压力使得青少年极易在轻松的网络环境中寻求解脱与满足。大多数沉溺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的孩子,学习成绩往往会越来越差,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体验不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许多目标、理想很难实现,因此往往会选择网络来满足自己。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孩子们可以扮演心目中的理想角色;在网络游戏中,他们通过练习就有可能战胜对手、“通关升级”,有可能获得虚拟的奖励,甚至虚拟的财产。虚拟世界里的成功帮助青少年摆脱了现实世界带来的自卑感,满足了对优越感的追求。所以,教育理念的不当是造成孩子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个体原因。青少年所固有的特点也是造成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原因。青少年阶段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完全形成,他们对社会上的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对许多事情充满了困惑和迷茫,对什么事情都想去尝试一下。而网络的丰富性使得青少年可以了解到各种价值体系,在迷茫与困惑中加以鉴别与选择。可以说,网络已成为一部分青少年现实生活的替代,成为青少年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重要纽带。李宁、李东斌认为,青少年网络成瘾形成的认知基础是非适应性认知,即个体对周围世界以及个体与他人、与自己的关系的不合理或不准确的认知,这种非适应性认知强化了他们认知的核心理念,即“网络是无所不能的”,并产生了错误的中间信念和自动思维,在原认知监控不足的情况下表现出了网络行为的失控。
  三、青少年网络成瘾对策研究
  要让青少年真正从根源上戒除网瘾,不能仅仅进行教育和心理疏导,也不能完全依赖医疗机构的努力,更不能靠单纯治理网吧,必须进行全社会的综合治理。
  (一)学校要为青少年学生营造宽松的成才环境。学校作为对青少年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形成正确的与网络教育相适应的观念,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采取积极举措把学生的求知欲引向正确轨道,提高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水平和素养。学校应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对青少年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努力提高与健全青少年的鉴别能力、自控能力,最终培养健全人格,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理性自觉。学校除了正常的学业,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发挥潜能,培养特长,多开展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包括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让青少年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和提高,充分展现自我,实现价值,充实课外时间,并在活动中找到友谊和自信心。建立活动形式新颖的青少年组织,让青少年以成长团体为依托,自由发挥个性,结识志趣相投的朋友,满足成长中的各种需求。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引导,通过开展活动创造人际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扩大人际交往范围,让学生掌握一般的人际交往技巧,促进青少年现实生活人际关系的改善和提高。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利于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满足个体人际交往的需要。要开展性知识教育课程,消除青少年对性的神秘感和苦闷,对性有正确的认识,以消除他们对黄色网站的热衷,从而减少网络成瘾的可能性。
  (二)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积极营造和谐、美满、平等的家庭氛围。父母作为青少年生活的管理者,与青少年相处时间较长,关系较为密切,应加强自己在青少年与互联网交互作用中的主导地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因材施教,不要期望太高,以减轻子女的心理压力,并给予更多的情感支持、理解与接纳,以缓解及消除其负性情绪。有报道显示,父母对待孩子高控制、低温暖,夫妻关系不和,可能使孩子感觉焦虑而不被他们的同伴喜欢。有研究表明,家庭缺少幸福感或父母管教子女的方法剧烈冲突的青少年,最容易变成互联网的俘虏。因此,作为与青少年共同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父母,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避免青少年因生活中缺少温情与关爱而沉溺于互联网。家长对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应尽量减少责备,尽可能进行交流,共同制定上网的行为契约、计划,形成良好的监督氛围,适时给予鼓励和鞭策,这有利于戒除网络成瘾。父母要与孩子一起成长,和他们一起分担成长中的失败和痛苦。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心理教育,使学生对自身的心理特点和一般的心理问题有正确的认知,使他们掌握自我调节和疏导的手段,掌握测量和处理心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利用心理学实验等使青少年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危害,认清自身的需要,引导他们端正上网的态度,并在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心理等现实生活方面给予心理指导,使他们辩证处理现实生活和虚拟生活的关系,达到心理的平衡。开通校园心理热线及心理辅导咨询室,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难题,对网络成瘾或有成瘾倾向的学生可由辅导员或心理咨询教师定期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对特别严重者可以采取必要的强制手段,实行“军事化管理”,规定其活动范围。学校应当积极主动地关注学生的情感、心理、生活需求,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让学生把信任感、归属感建立在各种教育力量和组织当中,解除他们对网络的依赖;二是抗挫折教育。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挫折,选择网络逃避现实是消极的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重要的是要增强信心,以积极的生活态度面对遇到的挫折。
  (四)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与伦理导向机制,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政府要坚决打击网络犯罪,对于那些非法建立色情网站、向青少年传播色情等不良信息,以及对那些利用网络聊天工具对青少年实施网络诱骗和攻击的人,坚决予以打击。据研究,在网吧上网的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比较严重。所以,要对“黑网吧”、“地下网吧”,采取强有力的管理措施。社会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的信息监控和信息过滤。在新形势下,要大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弘扬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要对网络电影、游戏网站等加大管理力度,引导其加强伦理和文化建设,形成正确的经营理念,严格限制开放时段,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网络环境。全国人大代表于文认为,建议国家尽快制定加强网吧管理的法律,对于在禁止区域内经营网吧、不按规定程序进行合法经营等违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和制止,用法律规范网吧,使其走上正轨。
  (五)发动社会力量,给青少年建立一个良好的生存状态。青少年并不是被动的接受网络,他们使用互联网是出于某种需要。根据对中国儿童接触互联网情况的调查和研究,我国儿童、青少年接触互联网主要是为了满足伙伴交往需要、忘记烦恼并摆脱生活压力的需要、刺激兴奋情绪的娱乐需要、消磨时间的需要以及社会学习的需要等。因此,要治理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就要了解青少年的发展需求,以各种途径满足青少年的需求。全社会要树立科学的成才观,不但关注青少年的学习与工作,更应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满足他们心理与成长的需求。要努力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快乐成长的客观环境,特别要重视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网外文体活动,对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来说,网络外的生活尤其重要。
  (六)进行药物治疗。在患者通过其他办法无效的情况下适当地实行药物治疗。我国从1994年开始重视成瘾医学的研究和预防。国内率先开展网瘾药物治疗以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络依赖治疗中心主任陶然为代表。陶然认为,网络成瘾不只是一种心理疾病,准确地说是一种内分泌紊乱的精神类疾病。患有互联网成瘾综合征的患者,与酒瘾、毒瘾、洁癖等患者一样,其心理都是病态的,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心理障碍。因此,为了根除网瘾,必须以药物治疗为基础,通过心理治疗,把孩子们错误的心理发育扭转到正确的道路上来。但笔者认为,对药物的使用一定要慎重。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汪春.教育缺失引起孩子网络成瘾[N].热点关注,2006.7.20.
[2]李平.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8.
[3]李宁,李东斌.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认知基础初探[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2.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25822752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