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最新目录 过往期刊 在线投稿 欢迎订阅 访客留言 联系我们
新版网站改版了,欢迎提出建议。
访客留言
邮箱:
留言:
  
联系我们

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地址: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1号

邮编:050011

电话:0311-86049879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北京超星 ·重庆维普
经济/产业

信息类别

首页/本刊文章/第230期/经济笔谈/正文

发布时间

2003/3/10

作者

-

浏览次数

2373 次

整合供应链打造农村新流通

  供应链又称需求链,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市场规律和法则形成的供应与需求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供、需资源的集成系统。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供应链系统呈现出空前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资料表明,我国拥有价值2200亿元的巨大的物流市场,对现有的物流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需要大规模、网络化、技术含量高的综合物流服务出现。然而,我们看到的是,在我国物流市场,尤其在农村物流市场,由于各类物流企业缺乏对市场的战略把握,只是从一时一地着眼,或者无力左右市场局势,导致市场处于无序竞争之中,进而导致一些农村重大市场问题得不到根本性解决。具体来讲,有以下三个主要方面:1有些伪劣生产资料消费品“重灾区”,竞争无序,难以管理。2农副产品与市场“失连”。农产品附加值低,产品单一,结构单一,竞争力低,盲目生产。3农村经济整体竞争水平低,市场压力难以转化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
  以上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以下“瓶颈”问题的解决:1突破物流渠道的“梗塞”;2使农村市场有“头”有“序”;3激活“休克鱼”,使农村经济从闭塞、低迷中走出来。
  那么,谁来整合供应链,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农村市场流通问题呢?
  一、整合农村供应链非供销社莫属

  首先,这是由供销社客观情况决定的,供销社作为农村市场流通的主渠道,在各个历史时期,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政府和社会的肯定,并在经历多次改革的洗礼之后,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农村经营网络,相当的资产和一大批精通经营管理的人才队伍,形成了一个自城市到农村、全方位覆盖的庞大的供销社系统,这是其它任何一个农村经济组织所无法比拟的。
  其次,这是由供销社性质所决定的。供销社作为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点在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服务“三农”是供销社的出发点和归宿。供应链说到底就是把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机制引入农村经济,使农村经济日益商品化、社会化,进而引导农村经济进入市场经济、乃至国际经济大循环。
  再次,这是市场经济对供销社经营的现实要求。农民需要生产市场最需要的产品,农民需要把其产品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费用出售出去,农民需要价廉物美的商品和零距离、超期望值服务,农民需要个性化服务,等等,所有这一切,都要求供销社尽快将市场资源整合为供应链,以其特有的规模优势、系统优势和信息优势,全面提升农村市场竞争力。

  二、整合供应链,构造农村市场流通新格局

  整合,既是一种企业战略行为,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竞争方略。整合是一个过程,供应链又因各区域经济特色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电子商务、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供应链在农村市场中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因此,以战略整合为基础,以信息整合为先导,因地制宜,从物流管理入手,逐步过渡到供应链管理,是构造农村新流通,提升农村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1、以战略整合为基础,加强系统整体性操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战略整合是一个组织统一方向目标、统一步调步骤,以实现总目标的需要,它涉及到组织系统各个层次、各部门的有机集成。另一方面,战略整合是市场竞争的最高形式。市场竞争的手段很多,同时也存在着多层的竞争,价格、产品、服务等是竞争的基本手段,它们的有机组合构成了战术性竞争。但战术性竞争往往导致的是一个地方、一个专业领域竞争的成功,而不会整体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战略整合正是从辨证的思维中悟出的企业“全赢”的策略。因此,在供应链战略整合中,首先各级供销社应从全局的角度,从长远发展的观点,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以优化资源配置为主题,在深入调研、预测,取得第一手供应链资源的基础上,按照农村经济发展规律,制定出物流整合、以至供应链整合的合理科学的近期、中期和长期发展规划,使供销社物流和供应链有计划、有目标、分步骤,有条不紊地健康进行。其次,保持各级供销社供应链整合战略的一致性。各级、各地供销社其经营范围、特色各不相同,但是,在供应链战略整合上必须首先达到一致,否则,会重新陷入不良竞争,最终导致供销社失去方向。再次,创新供应链整合机制。供应链整合,是资源整合,从根本上讲,是利益整合,它不仅涉及到供销社系统内各单位、各部门的利益,还关系到供应商、销售商、代理商及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协调组合。对其整合,就必须建立健全各种各类的利益协调机制,尤其在供销社系统内部,这种协调机制是整合供应链成功与否的至关重要的前提。没有这种协调机制,供应链整合主体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整合便无从谈起。
  2、以物流整合为起点,逐步过渡到供应链整合。以物流整合为起点,就是以生产经营流程为主线,管理范围不仅包括运输、仓库等传统业务,还包括需求预测、采购、生产谋划、存货管理、配送与客户服务等,以系统化管理企业的运作,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但是必须看到,仅限于物流管理,在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不仅受到国内企业信息不透明的限制,还会受到部门局限、地方保护等体制性问题。因此,作为整合农村市场供应链主体的供销社,一开始在积极着手物流整合的同时,就要制订出向供应链整合转化的规划,不失时机地由企业物流规划执行者的角色向企业物流规划的参与者、甚至是主要制定者角色的转变。这就要求首先在供销社系统内部各级供应商、分销商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共享信息,共同配合。集成跨企业供应链上的关键商业流程,是整个流程畅通的保证。只有如此,才能将市场竞争由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转化为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使供销社在供应链竞争中饱尝联合的好处,提高供销社整体竞争力。
  3、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整合农村市场供应链。由于农村供应链市场的复杂性和不成熟,所以供应链整合形式应是灵活多样的。从专业角度分,可分为农业生产资料、日用工业品和食品、土产杂品、农副产品等;从协调机制分,可分为连锁经营形式、特许经营形式、联营形式;从产业链角度分,可分为农副产品分购联销和工业品联购分销等等。总之,采取何种形式,要按照其整合资源特性和市场成熟度高低来考虑,宜综则综,宜专则专,切不可贪大求洋,“重起炉灶”,切不可片面追求“大而全”、“小而全”,急功近利。当然,更不能将批零企业、专业运输企业或仓储企业冠之以物流企业,走形式主义。
  4、以信息流整合为先导,大力开拓供应链融合。供应链管理所追求的是商品流通过程中所有链条企业的物流整合,而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物流的整合,其突出特征表现在:在供应链上,两个以上企业结成长期战略联盟,并对相互之间的物流进行整合和同步管理,形成长期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共同拥有需求信息、销售信息、库存信息、出货信息等,信息技术成为系统的关键。

  三、供应链整合中注意的问题

  1、解放思想,整合功能。供应链整合是一个复杂的新鲜事物,它可能是跨企业、跨部门、跨区域、甚至是跨国界的企业功能的横向整合。供销社作为我国传统的农村流通企业,尤其是经过近二十年的改革和市场经济洗礼,已初步具备包括企业的基础设施、客户资源、网络建设、管理技术,以及资金等在内创造现代农村物流企业的基本条件,而且就目前来讲,这些条件是其它任何一个经济组织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国外物流资本大举入境,并日趋加快在中国市场跑马圈地步伐的情况下,我们供销社应站到一个新的战略的高度,抛弃经验的做法和守旧的思维,以新思维、新举措去设计、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发挥供销社联合的固有特性,创造更大的市场竞争力,这是我们现代供销社人的使命所在。
  2、充分发挥“联合社”的战略整合作用。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已融合到了世界经济体系中,资金、知识、技术都会到来,这一切有助于削弱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然而,在这一切成为现实之前,肯定有一个消化期,因为我国面对的是陌生的市场和规则,而我们的竞争对手,对这一切非常熟悉,富有经验,这就构成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如何加快解决这种信息不对称呢?首先供销社企业必须注重战略建设,而不是战术建设,如公司规范和治理可以放到后面去做,发展是硬道理,因为战术的基础是足够的资源,这些资源是资金、是技术、是规范、是有效的组织。一句话,是实力。这些都掌握在我们的竞争对手手中。而战略则不同,战略的基础是有效的竞争法则,它通常涉及最有效的运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由现在做延伸,尽可能地对现实情况做更加详细的了解。企业必须建设和拥有自己的神经网络系统(即信息系统),因为信息是一切战略之源。各级联合社作为供销社的法定代表人是当然的战略管理者。因此,在供应链整合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以战略信息建设为起点,加速推进农村物流革命的进程。
  3、以供销社为品牌,重塑现代农村流通合作企业新形象。供销社作为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广大农民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大量外资的涌入,我们应继续高举供销社大旗,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把供销社建设成为现代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此,应做好以下几点:(1)以物流整合为起点,以建设现代农村流通企业为目标,始终坚持合作、联合的宗旨。光大供销社优良传统,宣传供销社企业文化,使供销社这杆大旗永远插在农村这块阵地上。(2)以商品供应为主线,整合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及双代店,以连锁经营、特许经营为主要形式,以战略信息建设为先导,以超期望值、零距离服务为特征,用供应链整合改造和提升供销社网络水平和服务质量。(3)以农产品需求链为导向,整合农资服务企业、庄稼医院、农产品加工、销售、科技企业或部门;以提高农村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战略信息网络为基础,沟通国内及国际消费市场,使农产品加速走向全国市场和国际市场,为农民增收和提升农村经济竞争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文/王凤奎 陈英利 )
 
版权所有:合作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备案号:冀ICP备12020543号
您是本站第 31448016 位访客